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无隐山
ISBN: 9787521225365
校尔康 姓校名卫,字尔康,号漫城过客,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后裔,深信自然主义而自称城中隐者。曾在南京理工大学读书,后在南京珠江路谋生,并在南京九华山隐修三年,实证自我转变的疗愈力量后开始体验式写作并完成《活在当下的力量》。 已出版诗集《家:梦境中的流水》《在脚下》《在远方》《在路上》,著有佛教传奇首尊肉身比丘尼仁义法师传《九华山上的金刚之花》。诗集中部分作品《在远方》《一个人的河流》等被改编为同名民谣歌曲。 深信死亡是人生的一次旅行,无论是谁早晚都无法躲避;如果有所准备,无论何时我们都可无所畏惧。 让爱流动,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第一辑 香在无心处 一生低首谢宣城 我喜欢宣城这个地方,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留下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每次走到广德就联想到,宣城这个城市的英雄豪杰,穿过宣城的街道看山水楼台匾额,总有一见如故又格外熟悉的感觉。也期待在行脚途中遇到情深义重的汪伦,能够为他写下名句。如果没有诗仙那句著名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汪伦呢? 生处一个单薄的时代,特别疫情还在发生,行走在路上吃住都不太方便,有时要接受很多的盘问和扫码,更是喜欢古人的侠义之情。行脚途中听到汪伦为了成名想请李白到家里来,他说那儿有万家灯火,十里的桃花非常地漂亮,这还不够,还有万家的酒楼,喜欢喝酒的李白当然应邀而往。待李白到了十里村原来只有两行的桃花,万家酒楼原来也只是一家姓万的酒店,李白发现自己是上了汪伦的当。但他是何等地智慧,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等李白酒足饭饱辞行的时候,汪伦已经告诉全村的人,那个名闻天下的诗仙要走了,大家赶快来看一眼吧。全村的人都来到了万家酒店楼下等着李白。诗仙一出门看到一村淳朴的乡民,充满真诚和崇拜的眼神,李白感激汪伦的良苦用心,居然让全村的人来为他送行,当下挥笔而就。 这个版本是我行脚到南陵烟墩那个地方的乡民告诉我的,有人给一心想成名的诗人汪伦出主意,只要请到李白来这儿吃顿饭,写首诗就可以出名。汪伦如实地照办,故李白留下的名句让他真的成为了名人。听到这样的掌故就很有意思,人性不管是过多少年都是一样。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究竟如何保持,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模式?有人说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关系而是局,朋友常感慨交一个朋友很难,真的要靠缘分。大家都在名利场上跑,都不容易。时间有限,资源有限,情义也有限。可是路过宣城让我增加了一些念想。 行脚途中歇脚敬亭山酒店,书香味浓郁。随手翻开桌上的书本都是描写名士风流的故事。曾经来过宣城买过宣纸爬上高峰山,可并不知是个好地方匆匆而过,此次不小心发现李白的豪情还要顿首谢朓,可见谢朓的才华如此之高,汪伦是宣城好客主人的代表,从他们留下的风流佳话中获益良多!中国传统的古典文人气质、仗义疏财英雄气在这个城市隐约可见。 路上这段距离没有酒店,临近夜晚也到了歇脚的时间,就停下脚步准备找地方住。这儿前后不靠,就有一位活菩萨驻车停留将我们带到敬亭山酒店,一路上聊天知道这位好心人做一个知名品牌的食品企业,人也很随和健谈。路上聊一点家常,她介绍儿子的教育,要学会面对困难,友情之间唯大义为重,好朋友男孩要气量大,心胸宽才能干出大事业。疫情期间企业业务不好,她劝先生放下包袱,人不是为钱活着,只要工人在就要保证生存,不赚钱有人陪伴在一起也是幸福的。当初也是靠这些人赚钱,现在有困难不能抛弃大家。这段谈话我们作为一段开示。 她把我们送到宣城最好的敬亭山酒店,临别她还特别关照让我们不要在意,送我们到酒店这事,内心不必有亏欠之意!宁愿相信这是地藏菩萨化身说法,真的是很精彩的。 在此之前我们并不了解敬亭山的名气,进来才知酒店不是价钱贵,而是本地人待客的风骨还在。晚上三位道友聊过这些诗词,都是深情抒胸与远古圣人连接,豪情满怀诗意盎然。一时大家读起诗来,回味无穷。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谢宣城何许人也?谢宣城指谢朓,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李白提到谢朓诗:“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谢朓的诗,让李白不能忘怀,他前往宣城寻觅故人的游历,可想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逢知己千杯少,想必李白仰慕小谢而又不能对饮,只能隔代神交喝了不少的酒。李白对谢朓倾倒,并以“清发”二字概括谢诗的风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人们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我们从广德境内行脚到了宣城境内,走了三十多公里,春天正浓芳草萋萋,路上还有些小雨,路过茶园,一路翠绿的风光不在话下。真的要写出来,难言载道不得尽兴。人在天地间独行,往往会进入某个境,想想人生的种种际遇,遇到禅机就想到了几个句子,颇能解我胸臆。 春风若无情,何必弄青枝。 我本田间客,自得一天地。 第二天晚上在酒店歇脚,翻看谢朓的诗,写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时事,读罢让人不敢乱来,害怕惊动宣城的春天。宣城的春天让人有了敬畏。李白称谢朓文章有建安风骨,诗仙自有雄奇纵放的气质,也有清新俊发皓月临空的情境,想必这一特质来源于此。 时值疫情期间的空隙,每年二月出发的行脚日,等到了三月三柏明兄打电话来决定一起走九华,这样和寂贤三人一起同行。从寒山寺出发就开始下雨,人在路上就有点同风雨共患难的感觉,在天地之间再大的风雨都必须面对。这个世上多情的男人总是气象万千,前几天一直在风雨里行走,柏明兄一时诗性,“仗剑天涯心中路,烟雨蒙蒙闻道中”。我走在后面看他斜插雨伞,和寂贤两人都肩挎背包,烟雨蒙蒙,车来车往。一切都还真很应景恰到好处。他写出了内心的豪情和对人生的体悟,有他的众多感悟。 李白在宣城游玩交友,结交到重情重义的朋友汪伦。生而为人情义无价,男人的情是义薄云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份潇洒和豪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青莲居士送别叔父李云校书郎时,这般的情义是如此富有禅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男人无情无义,活得只有名利又有什么意义! 宣城这个地方有其独特的魅力。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风景优美语言也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的美就是这样不声不响又难以回头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一条路,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有多少风雨,多少花开,多少花落。无论李白还是谢宣城,聊起来总是男人的话题,我们路过后就想下次再来,难怪清代学者王士禛评价青莲居士:一生低首谢宣城!是个男人总是希望结交侠义心肠才情俱佳的朋友啊! 下次再去拜见谢宣城! 专家推荐 ★校尔康是诗人,是艺术家,但他自己并不十分认可。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位行者,踏遍青山的远行,是他的夙愿,他总在路上。他用诗一般的句子形容生命的状态:一个人的河流,一边流淌着虚幻的人生,一边从无名的山峰上奔驰落下。流水不得不向山谷深处前进。一往无前,穿山越岭!充满青春的梦想,他的目光总向着远方。 ——谢 冕(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校尔康以禅客之心,在禅界和尘世间往复融通,在悟到生死之间的无常后开始追求快乐的人生与解脱的境界,在红尘滚滚的世界里重新找回自己,在信仰世界的神秘空间中获得了无尽的创造力。 ——吴思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作协理事) ★从校尔康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已经读出了他对生命所着重与彻悟的,在他的视域内,让许多无意识的生命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或者说,这些本来是有意识的生命,被人们误认为无意识的了。而校尔康以自己的慧眼识破并揭示出它们的真相。能做到这一点,不正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吗? ——叶橹(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