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未名传记图书馆名家评传丛书

杜尚/未名传记图书馆名家评传丛书
作者: (法)卡罗琳·克劳丝|译者:陆汉臻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杜尚/未名传记图书馆名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1170328

作者简介

卡罗琳·克劳丝是法国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巴黎卢浮宫学院的当代艺术教授

内容简介

当杜尚一家人——一个出色的艺术之家——在诺曼底乡下住在一起时 ,年长的兄弟们下国际象棋,父母和来访的友人打牌,两个女儿和杜尚夫 人弹琴,两个中间的孩子,苏珊娜和马塞尔,则在尽情嬉闹,相互戏弄, 分享心中的秘密,巩固感情纽带。正是在儿童时期,马塞尔·杜尚形成了 对国际象棋和其他棋类的兴趣,喜欢上了这种需要冒险和运气的游戏。于 是,在普泰克斯雅克·维龙的庭院里的下棋游戏就成了他在十几岁时所作 的人物油画的一个题材(《下象棋》,1910年,费城艺术博物馆)。多年以 后,杜尚脱离家族圈子浪迹美国,此时象棋成了他的最爱。纵其一生,他 天天下棋,从不间断,就像一个画家天天独自一人去画室作画一样。 杜尚直截了当地承认,他非常喜欢与专业棋手对弈,认为他们是真正 的艺术家,他不喜欢待在艺术圈子里,不喜欢担当画家或者“电影摄影师 ”的角色。甚至在他自己成为专业棋手以前,他就遇到了别的象棋迷,除 了他两个哥哥以外,还有瓦尔特·艾伦斯伯格和曼·雷。 1919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期间,他加入了当地一个象棋俱乐部。他通 过从报纸上剪下棋局的办法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并掌握了当时极其有名的 古巴棋手何塞·劳尔·卡帕布兰卡首创的下法。他也发明了一种通过书信 下棋的方法,使得他与远在纽约的赞助人瓦尔特·艾伦斯伯格信函往来, 博弈不辍。如果说在艺术界他成了一个业余爱好者,那么对于投身象棋界 他则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我是一心一意想做一个象棋迷的。我发现我周 围的人都变成了骑士或王后,外面的世界已经与我无关,我只关心输或赢 。”杜尚在1922年回到纽约时,他的朋友亨利-皮埃尔·罗西鼓励他继续从 事艺术研究,但他这样坚定地回答: 不,我真不想拓展我的领域了。等我有了一点钱,我要去干别的事。 但我并不认为我从艺术研究中赚到的几百法郎或者不管多少,能够弥补这 种将作品重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麻烦。我的画家或电影摄影师的生涯就到 此为止了。现在唯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一种能使我庄严地下棋的神药。那 是真正使我迷恋不已的东西。 的确,过了不到一年,在1923年,他放出话去,说他已经放弃绘画, 将他的主要作品《甚至被她的光棍汉们剥光了衣服的新娘》半途而止了。 自此,杜尚与艺术决裂,正式将艺术创作放在次要的位置;艺术创作 只是在他每日的下棋间歇偶尔为之。作为法国象棋联合会的成员,他参加 了在布鲁塞尔、蒙特卡洛、加穆尼克斯、格勒诺布尔、尼斯、汉堡和卢昂 的职业锦标赛,他是各地象棋俱乐部的会员。在这些锦标赛上,他积极与 国际著名的专业棋手对弈,比如弗兰克·詹姆士·马歇尔,乔治·考坦诺 斯基和萨维雷·塔特考尔。“考坦诺斯基和我在城里有一间小办公室,他 在那里接收邮件,眼下正在下50盘棋。”杜尚热衷于写作和发表文章,到 1939年为止,他一直关注着《今晚报》上的象棋文章,这份报纸是由路易 ·阿拉贡经营的。杜尚还出版了一部象棋论文集,这是他与德国象棋大师 维塔利·哈尔贝施塔特在1932年合作完成的。法国出版社NRF拒绝发表这部 书,之后,杜尚将手稿寄给了布鲁塞尔的出版商、棋盘出版社的埃德蒙· 兰瑟尔,他同意以法语、德语和英语发表这部论文集。杜尚抓紧整理书稿 ,挑选论文,设计封面,与他的其他出版物一样,他分别印制了精装本(30 册)和普通本,书名为《对立和姐妹方块之和解》。这本书虽然没有取得很 大的商业成功,但他的这一创举的极其无用性和荒唐性特点带给他很大的 乐趣。“即使象棋冠军都不读这本书,因为这里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你~辈 子只能遇到一次。这些问题是终结棋局时出现的问题,相当少见,几乎是 不切实际的。” 由此看来,杜尚对国际象棋产生经久不衰的迷恋,而对自己的“职业 ”艺术家的身份却嗤之以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杜尚通过为1925 年在尼斯举行的国际象棋锦标赛——他本人也参加这次比赛——设计海报 ,并设计和制作象棋棋子和微型比赛这样的举动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1944年7月23日,他问他的朋友曼·雷: 你拿到袖珍象棋了吗?我(自己)做的,大约有50副,在美国市场就要 卖空了。如果大规模地生产,那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而棋手不想付高价 去买一副袖珍象棋。 同时,尼斯锦标赛的海报张贴到法国各地,《侦察兵晚报》还以100法 郎一份出售!不用说,今天,这些海报成了人人争相追逐的抢手货了。 1951年,杜尚更有惊人之举,他把来自多伦多的一个年轻教授、历史 学家米歇尔·桑诺莱引入圈内,这使他的朋友和学生大为吃惊。桑诺莱写 过有关达达主义的博士论文。他有一次前去杜尚在纽约市中心的工作室拜 访他,杜尚正在下国际象棋,要求他等他下完棋。这个年轻的历史学家— —后来成了他的朋友——同意等他,但是他非常震惊地发现杜尚正在与一 名赤身裸体的女子对弈。他马上惊叹于杜尚的大胆举动,感慨这次带有达 达主义色彩的会面是友谊和尊重的一种真正体现。在1963年,杜尚在帕萨 迪纳重演了这一幕,当时他正举办第一次作品回顾展。一张著名的照片显 示他正集中心思地与一丝不挂的伊夫·芭比茨对弈,她的脸被头发遮盖着 。 1968年杜尚去世,他和他夫人汀尼所属的美国国际象棋基金会在《纽 约时报》上发表了这样一则讣告: 美国国际象棋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理事对马塞尔·杜尚的逝世深感惋 惜。他是艺术世界的巨匠,也是国际象棋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担任董事 会成员多年,其职责他人不能替代。我们有幸能与他共事,对此我们感到 无尚荣耀。 国际象棋所固有的对智力的挑战,要求棋手对游戏和竞争应有激情, 最重要的是,通过以黑白方块为象征的相对性的过滤来对世界进行认知和 把握,这一切正符合杜尚的思维框架,为他对意义进行不懈的追求提供了 恒久的机会。象棋的严谨性,面对强硬对手时所需的心无旁骛和超然脱世 ,都锤炼了他的标志性的性情,朋友们和历史学家们将他的这种性情与炼 金术、密教和禅宗联系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神秘术和超自然的现象,比如,催眠术和不朽精神的照相术展现, 杜尚总是持怀疑态度。尽管他也许会对它们进行调戏,但他说他还是希望 这些超自然的维度和神秘之物自发出现,并保持无形。当然,我们都熟知 他是崇尚科学的,科学也是他的激情所系。但同样清楚的是,杜尚在永无 止境地界定一种新的道德,坚定地但又不无精妙地破除偏见这一过程中, 似乎一直关注着秘密的、深邃的、带有极大的精神意义的力量和资源。 在我看来,在以下篇幅中将要再现的杜尚——“面颊上露着舌头(这个 短语在英语的意思是不要脸面,厚颜无耻。这也是杜尚的一件作品的名字 。——译注)的杜尚”——是符合他的人生和创作的这一图景的。因为人们 应该记住的,除了他卓尔不群的敏锐鉴别力和大智大慧,他精细和准确的 举止,以及他捕捉猎物(现成品)时的那种闪电般的疾眼以外,还有他的仁 慈心,他的爱,他的自觉,他的他觉,以及他严格认真地培养起来的诙谐 幽默,所有这一切使得在人生道路上与他相遇的人都对他迷恋不已。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