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37.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315/14/20240315141024544.jpg)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90
折扣购买: 单读37.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ISBN: 9787532171552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作品系列见于《单读》《读书》等,著有访谈录《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2021年)。
萨拉热窝无消息 五脏俱全的避难所 萨拉热窝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座惨白的四方形建筑,外形像老旧科幻电影里的巨型宇宙飞船。真是破旧的博物馆,就这样惨淡地矗立在历史的死亡路口。它的地下一层是关于铁托元帅的收藏品馆,灰尘漫天,无人照管,甚至连门都不锁,就这样被抛弃了。馆里的工作人员说,没钱翻新,不过他们也无所谓。 博物馆的精华在二楼,有限的空间里展示了内战时凌乱的生活器具。围城期间日常生活的照片贴满四面墙壁,此外,还有一间民居建筑仿真屋,展厅中间摆放的是战争时市民生火做饭的炉子,还有香烟盒、玻璃酒瓶。远看过去,还以为是生活器物展。展厅显眼位置陈列的就是这个面积不过10平方米的仿真屋,是萨拉热窝市民在围困期间的生活写照。 这样的屋子经常出现在公寓的地下室,它必须是多功能的,同时是起居室、卫生间、厨房、卧室和仓库。人们很可能一个月都走不出来。眼前这个屋子里没有床的位置,打的是地铺,鲜艳的积木玩具堆在被子上,屋子中央的小木桌上摆着面包、波斯尼亚咖啡研磨器,墙角局促排列着炉子、冰箱和黑白电视机。冰箱上放着美国援助的物资奶粉。头顶悬着一根晾衣绳,大人小孩的睡衣背心挂成一排。脚下一块长方形的黑白条状地毯,虽然寒酸却很周全。这是一个五脏俱全的避难所,一家几口蜗居于此,对于谁来拯救他们基本不抱希望,但也要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孩子要有玩具,妻子要有镜子,丈夫要有烟盒,老人要有拐杖,全家要有电视机。 “每逢有人来这里参观,这个屋子就是大家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解说员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 “为什么要选取一个市民的房间作为萨拉热窝围城战的展览物代表?”我问。 “每一个萨拉热窝人都要努力地活过昨天。如何表现得像个正常人,这就是萨拉热窝人要打的仗。”解说员的语气听上去颇为自豪。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趁着还有电,他的妻子会唤醒孩子好好利用这段时间。他想象着炉子上烹煮着早餐,窝在电暖气旁看着电视的光景。孩子们笑着看卡通的样子一定很迷人。屋子里会充满光线,把盘踞角落的阴暗驱散一空。即使这一切不会持续太久,他们也一样会感到快乐。 这是小说《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里描写的一段家庭日常场景。情节是虚构的,但你和我都知道,这样的场景一定曾经发生过 。 一束阳光透过展览室天窗疏疏落落地打进来,正照着仿真屋桌上的玻璃酒瓶,又反射到照片墙,光点最后汇聚在一个等待派发面包的男人脸上。排了那么久的队,现在轮到他了。 ★ “当他们谈起社会主义南斯拉夫,他们不会说,那是个自由的时代,但他们会说,那是个开放的时代。” 2018年到2020年,作者只身一人在前疫情时代深入前南斯拉夫腹地,历时两年走访六个国家,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从切身体验出发,亲自抵达真实。她从塞尔维亚进入波斯尼亚,又从斯洛文尼亚晃到克罗地亚,带着几乎是逃跑的心情,奔向达尔马提亚,最后闯入黑山与北马其顿。这不仅仅是一本通俗意义上关于南斯拉夫的游记,而是对更深层面的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边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吗?坚定而开放的新一代人,在哪里呢? ★ “重要的是质问,不是接受。重要的是体验,不是想象。重要的是反思,不是指责。” 作为一名远道而来的访客,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来自异域的他者,而是带着真诚的情感努力融入当地,穿行于前南斯拉夫的不同土地之间。作者在行走中,与当地人偶遇与分别、攀谈与争辩:塞尔维亚的出版人、作家、官员、书店老板、理发师、导游、退休工人、神父、民俗学者、房东爷爷,克罗地亚的书商、小贩、女店员、大学生、小学老师,波黑的酒保、咖啡馆老板、博物馆管理员、大学生、退伍老兵,斯洛文尼亚的房东太太、政治学教授……让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人们记忆中不同版本的前南斯拉夫逐渐浮现。在当地日常生活中寻找历史碎片与现代暗流,在遥远异国,找到自己生命的火把。 ★ “从动荡走向平静,从废墟走向重建,从南斯拉夫旧梦走向欧洲新梦,从前的生活痕迹仿佛一夜之间蒸发,当下的生活逻辑却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坚固。” 曾经震惊世界的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内战,萨拉热窝围城战,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一桩桩历史事件造成了今日已不存在的南斯拉夫,作者亲身体验了在后南斯拉夫时期四分五裂的土地上人们如何认真生活,目睹了那些经历20世纪90年代内战悲剧后的幸存者如何故作镇定地重新适应一个新世界,看到不同民族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在当下残存的伤痛记忆中回望过去的历史事件,回应具体问题,这本书里面“充满了杀戮、战争、流血、种族灭绝、宗教纷争、冷战思维、霸权等让人汗毛倒立的东西,但是,里面同样有小说、诗歌、电影、甜点、美酒、美人、落日、春风和细雨”。 ★ “爱与理解,如何被人为的边界所隔?” 作者选择重走前南斯拉夫的所有土地,试图了解这样一个令人长久困惑的问题:不同的人群比邻而居,究竟是什么摧毁了他们继续一起生活的信念?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界限重重。“这块边界之地,从历史维度上看,是东方和西方的边界,西罗马和东罗马的边界,宗教信仰的边界,是通常所认为的文明和原始的边界。”作者尝试更好地理解彼此,打破阻碍人与人沟通、理解的边界,做“坚定而开放”的新一代。 ★ 图文并茂,内文附作者游历时拍摄的精美照片,对应具体篇章,展示南斯拉夫的人文情怀 本书内文共附42张插图,分别对应书中五个部分提及的城市景观:卢布尔雅那、布莱德、皮兰、萨格勒布、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萨拉热窝、莫斯塔尔、维舍格勒、贝尔格莱德。统一为黑白印刷,体现历史感,通过城市建筑、景观回应过去的人和事件,打捞南斯拉夫过往的记忆,展现南斯拉夫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