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洞书简10:给青少年的100个高分作文素材和必背范文
作者简介
王溢嘉 著名心理科普作家,台大医学系毕业,先后在《联合报》《南方都市报》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历任《健康世界》月刊总编辑、《心灵》杂志社及野鹅出版社社长等职。著作有“虫洞书简”系列、《梦的答案之书》《人性心理学》《生命滋味:实习医师手记》《心灵捕手:弗洛伊德的爱欲推理》等畅销书近50种。
内容简介
自我反省:王阳明为什么说舜是不孝子? 因为自以为做得不够好,所以能够做得更好。 《传习录》里有如下一段记载:一对父子在兴讼互控对方后,又来请明朝大儒王阳明评理。王阳明话还没说完,父子就相抱痛哭而去。弟子好奇之下入内请教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居然能让他们这么快悔悟?王阳明说:“我告诉他们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儿子,而瞽叟(舜父)是世间大慈爱的父亲。”弟子听了一头雾水,王阳明解释说,“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只记得舜是我从他孩提时将他养大的,今天他为什么不能取悦我、让我高兴?不知道自己的心已被后妻改变了,还自以为慈爱,结果就越不能慈爱;而舜只想着父亲在我孩提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我,只是因为我不能尽孝,每天反省自己所以不能尽孝处,结果就越能孝顺。” 尽人皆知,舜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子,王阳明说“舜是世间大不孝子”,乍听之下的确让人相当错愕,但这指的其实是舜的“自我认知”。研究显示,人类思维的一大特点是“外向指涉性”,当事情─特别是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都是先从外面─环境或他人身上找原因,最后才会“反躬自省”; 但即使是自我反省,也有很明显的“正向错觉”─对自己的优点看得很清楚,但却忽略自己可能的缺点。结果使得多数人缺乏所谓的“自知之明”。当瞽叟在后妻的挑拨下,与舜发生父子冲突时,瞽叟的反应跟多数人一样,把矛头指向对方─ 问题出在儿子身上;即使反躬自省,他也认为自己是个“慈爱的父亲”,这样的认知当然使他对舜更加不满,父子冲突更加厉害。但舜在面对问题时却先反躬自省,而且认为那是因为自己“不够孝顺”引起的,在这种认知下,他对自己做更多的要求和改善,结果不仅化解了父子冲突,而且使他成为大孝子。 一个人要想改过,必须先知道自己有过;要想精益求精, 必须先认识到自己不够精。这也是王阳明为什么说“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 的原因。那对父子经过王阳明的开导后,能豁然醒悟、相抱痛哭而去,其实是相当明理的人,因为有很多人即使你对他的过错和缺点指证历历,他还是盛气凌人地坚决否认:“我哪有什么错?”对这种缺乏自知之明、没有丝毫自我反省能力的人,我们只能双手一摊,离他远一点。 1.这是一个写作素材宝库 100个历史故事,100个常考主题 从历史长河中精选100个典型的名人故事,分自我认知、社会法则、人性真相等10大主题,深刻揭示自我、社会乃至生命的真相,这是青少年需要掌握的人生智慧,也暗合中高考常考主题范围,帮助你告别老套素材,引爆写作灵感! 2.这是一本必背范文集锦 100篇必背范文,打通写作思路 本书集结了作家王溢嘉的100篇文章,每篇文章900余字,不仅包含典型的名人故事,更向你展示了怎样由故事领会道理,由道理联系自身,继而生发无限感慨慨——这是创作高分作文的思路。所以你经由这本书获得的,不仅是高分作文素材,更是高分作文范本。 3.这是一个作文“出圈”神器 助你中考、高考作文快速提分 当你提笔书写,你希望呈现的是千篇一律的老套素材、无病呻吟的零星感慨,还是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独到深刻的见解感悟?若选后者,那你只需打开这本书,学会用蕴含深意的名人故事举例子、说道理、表感想,轻松写出立意深刻、见解独到的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