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28.6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超越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ISBN: 9787501780280
舒庆,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毕业,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多年,业余专攻员工培训的研究与写作,已发表著作上百万字。曾经出版的《谁是最可爱的员工》被辽阳石化集团选为员工必读书,并被评为“2008年十大员工培训”图书。另外,还出版了《向竞争对手学习》《职场潜规则》等一批职场类的畅销书,受到市场的好评。
人生中只有有了竞争的对手,才会时刻激励我们保持旺盛的斗志,不 断挖掘自身的潜力。 正确看待竞争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感谢你的竞 争对手吧,他会使你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豹”。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认为,竞争使人进步最快。竞争 带来的压力,通常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越来越多的白领、专业人士和大学 生们意识到,竞争对手带来的强大压力,促使自己不断“充电”来补充各 种新知识,熟悉并且驾驭生存环境,以使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足。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如何看待身边的压力,如何变压 力为动力,是走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朝九晚五”的工作持续了大半年,渐渐地,张洋从初为白领的骄傲 、新鲜中“清醒”过来,开始领教到工作的压力。来到公司这么久,工作 上的事情越来越像石头那样压着她——她害怕自己哪一天真的就“枯竭” 了:在会议上再也提不出新的想法,工作中再也没有新的点子。她在思考 :压力来自什么地方?她逐渐明白,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为了 摆脱这样的感觉,她总是随时随地向同事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她向英 语好的同事学习英语、主动用英语同他们说话,练习口语;她不间断地向 业务骨干请教业务上的问题,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买和业务相关的 书籍学习;请教网络水平高的同事,指导她上网去浏览国外的专业网站, 在那里,一些业界的新动向、同行业公司的新做法让她受益匪浅。这就是 “从源头上切断职业枯竭感”——没有了职业上的“枯竭感”,她自然就 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并悄悄地把压力分解给了她的同事。 向竞争对手学习技能是我们重要的“减压利器”。 我们常常无法面对压力,常常指责压力危害了我们的事业、健康甚至 生命,却很少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我学习了吗?我有没有想办法解决 压力问题? 如果你因为压力问题感到身心疲惫,却又无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妨看看下面的理论: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之十三:鲇鱼效应。一种动物如果没有竞争对手, 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 ,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如果缺乏竞争意识,那么其 中大多数人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雄心壮志和负 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 也缺乏执行的勇气。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漠不关心,对竞争对手的存 在和进步不屑一顾,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他们工 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这些人碌碌无为,毫无斗 志,虚度时光。但是这样的团队一旦引入竞争者,境况就会大大改观,人 们立刻警觉起来,懒惰的天性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受到节制。来自竞争者的 压力促使大家不停地努力奋进,这就是竞争的结果,也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一个榜样胜过书上的一百条教诲,一个竞争对手胜过一百个追 随者。一般情况下,竞争对手越多越强,你学习的动力就越大,你学习的 积极性就越高。来自竞争者的推动力如此强大,只要你合理运用,它将助 你一路成功。 竞争对手一定是敌人吗 先哲老子曾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 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也认为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其实不然,大 多数人做不到明智,既不能看清自己,也无法正确评判竞争对手。他们把 竞争对手当作敌人,却无法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与竞争对手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只要双 方能够互相激发斗志,改进自我,从而走向完善和成功,那么,这样的竞 争对手不仅不是敌人,还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同路人。因此,当我们发现竞 争对手已经站在面前时,我们就要学会欣赏他,善待他,尊重他,因为他 在你的成功道路上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一位职场经理在谈到竞争对手时说:工作中遇到了竞争对手,刚开始 觉得不顺利,并且也很畏惧。可仔细想想,为什么偏偏他成了我的竞争对 手?也许这是一种缘分,也许可能真是有自己的原因。我们每个人无论是 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很多意识不到的盲区,可能父母看不出 来,朋友不好意思说,老师又说不着,竞争对手反倒成了最实在、最直接 的老师。他总能抓住你的软肋,击中你的缺陷。下次你自己就会牢牢记住 这个盲区,比朋友提醒百遍还管用。这就是竞争对手的作用,他给了我们 一个“天眼”。(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