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作者: 赵文亮//崔美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30.70
折扣购买: 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ISBN: 97875326458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战的社会心理基础 从战争爆发的角度来看,极端民族主义是一战爆 发的催化剂。德国是极端民族主义的首倡者,而法、 俄等国不甘其后,共同推进了该主义的恶性演化。 德意志人自视为“纯种”雅利安人的后代,强调 自身血统的纯洁和高贵,认为自己的民族光荣而伟大 。普法战争中德国的胜利使德意志人的民族主义意识 更加强烈。尔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统一后 的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到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已 经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经济强国。此时的德 国可以说是头颅高昂、傲视一切,但作为一个姗姗来 迟的角色,它举目四望却发现在瓜分世界的盛宴上已 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原本推动国家统一的民 族主义被注入了“铁和血”的变异基因而成为帝国争 取“阳光下的地盘”的助推器。然而欧洲东部以俄国 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则大力宣扬斯拉夫民族优越论 ,宣称其他欧洲文明已经枯竭,未来属于以俄罗斯为 代表的斯拉夫人。泛德意志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展开 了激烈的竞争,俄、德关系迅速恶化。而法国因在普 法战争中失败而日益增长的复仇情绪在这时也开始显 山露水。这隐约地显示了战争的即将到来。德军总参 谋长小毛奇曾在1913年指出:“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 ,焦点将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 一战爆发前,欧洲各国思想界、理论界为迎合广 大民众的心理,纷纷成立民族沙文主义团体,与国家 政权结成联盟,不断发出极端民族主义的呼声,实现 了民族主义的政治化、政权化。 在德国,1894年改组成立了泛德意志同盟,拥有 包括海军协会、殖民地协会、德国东部边境学会等数 量众多的下属组织。其成员也是鱼龙混杂,除了大垄 断资本家、政府官员、军官与知名议员、律师、牧师 外,还包括所有主要报刊的主笔和大量知名教授,成 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力量第二体系”。他们 极力宣传极端民族主义,反对一切阻碍民族主义发展 的流派;在所有邦国中大力培植支持德意志极端民族 主义者,呼吁一切德意志人为维护民族特性而斗争; 支持政府在欧洲和海外推行强有力的扩张政策。早前 在德国大学生联合会等影响下成长的新一代极端民族 主义者,战前也几乎遍布一切政治派别,充斥于帝国 的众多领导岗位。在其引导下,德国极端民族主义言 论不断涌现,为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的“合法性”寻 找外衣。他们认为,德意志民族“在精神方面所创造 和拥有的一切都具有世界意义,德意志的衰落意味着 全部文明不可弥补的损失”。1914年战争爆发后,一 位德国科学家对美国记者欧文·科布说:“我们德国 人是欧洲最勤劳、最诚挚、最有教养的民族。德国文 化将照耀全球,战后不会再有其他文化能与之媲美了 。”在德国,许多普通民众声称,要把对法国人的仇 恨教给儿子,教给民族的下一代。战争爆发前夕,“ 寡妇已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前线;每个年轻的姑娘 带着骄傲的眼泪和痛苦离开了她亲爱的人……所有的 人都希望去训练、武装自己,为祖国而战斗和牺牲” 。德国统一时激动人心的一幕仿佛再现了!在运送德军 的火车上到处写着“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 个法国人!” 此时的法国,民族复仇主义也进一步活跃,激进 分子竭力利用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在民众中煽动对德 复仇情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都德的《最后一课》, 在当时拨动了无数法国人的心弦。一批极端民族主义 者主张强硬外交政策,攻击法国政府在摩洛哥问题上 对德妥协的态度,鼓吹对德战争。在巴黎,宣传和平 主义的社会党领袖、议员饶勒斯,由于一再呼吁欧洲 所有的社会党人团结起来反对战争,竟于1914年7月 31日被一个法国极端民族主义者刺杀,这足见极端民 族主义在当时法国的狂热。、 俄国政府同样看到了泛斯拉夫主义对于建立庞大 的斯拉夫帝国中的好处,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国家发 展到这个阶段有必要鼓动民族的“爱国主义”舆论, 有必要进行一场战争使民众忘却日俄战争的灾难。 英国远远说不上是军国主义国家,但是在萨拉热 窝事件后,人们纷纷给唐宁街10号首相府和下议院写 信,表示不要被德国的威胁所吓倒。1914年8月一战 爆发时,人们自发上街庆祝,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 欢声雷动”。甚至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潘克赫斯特 也来到街头演讲,呼吁人们支持英国政府的战争政策 。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