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史

古代埃及史
作者: 刘文鹏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36.70
折扣购买: 古代埃及史
ISBN: 9787100231473

作者简介

"刘文鹏(1931—2007),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埃及学专家,中国埃及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1931年生于大连,1955年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吉林省通辽师范学院(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担任历史系系主任、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等职,共计发表《埃及学文集》等论著60余篇、部。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以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内容简介

"古埃及国家的那些“令人惊异的事物”及其“巨大业绩”,至今还没有被人们遗忘。古埃及人的伟大形象,似乎还浮荡在我们的面前:巍峨壮观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的巨大创造力;瑰丽宏伟的卡纳克神庙,仍给人们以庄严神秘之感;惟妙惟肖的雕塑绘画,继续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在当今世界,各国流行的拼音文字,不难让人们想起腓尼基人的贡献,而腓尼基字母文字又是溯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耸立在伦敦、巴黎、纽约上空的古埃及方尖碑,常常让人们想起已经消失了的古埃及文明。 一、古老、悠久而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在茫茫的东北非的大沙漠中,那日夜奔腾、川流不息的尼罗河,给埃及人送来了一线生机,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她历经沧桑,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埃及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恩赐”,当欧洲大陆尚在蒙昧之中,古埃及人便摆脱了野蛮状态,率先迈入了文明社会。文明相对于野蛮,意味着人类的进步和巨大的创造力。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一样,在地球上最早建立起城堡、神庙和国家,发明了文字,形成了地位不同的社会集团。古埃及人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斗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巨人。 人类的文明是在原始的野蛮状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一些人奴役另一些人,必然采用了野蛮的手段。古埃及文明正是在野蛮的奴隶制的社会形态中发展起来的。专制君主建立了法老王朝,一直维持到波斯人和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为止。从公元前305年以后,马其顿-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又继续下来。公元前30年,罗马人又代替了希腊人,接着还有拜占庭人成为埃及的主人,一直到7世纪。尽管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了古埃及人,但是埃及仍然是埃及人的埃及,埃及的传统仍然保存下来。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的古代文明最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文明。就古代奴隶制文明的延续、发展而言,其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是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二、古代埃及文明的重现 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后,伊斯兰文明发展起来,古埃及文明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到了近代,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他第一个打开了埃及的大门,并因此也打开了古埃及的语言、历史和文明知识的大门。拿破仑的士兵在罗塞达构筑堡垒时发现了一块破损的石碑,由于罗塞达石碑上铭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字,因而为西方学者提供了解读象形文字的一把钥匙。1822年法国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从此宣告了埃及学的诞生。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一个专门的学科。在商博良以后,德国的列普修斯,法国的马里埃特、马斯帕洛,英国的皮特里,美国的布雷斯特德等学者,在埃及学的创建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的埃及学研究机构,或长或短在埃及进行的考古与历史研究不断地取得新的发现和成就。 在世界各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古埃及的城堡、神庙、陵墓、雕刻品等一批批地被发掘出来;纸草文献、石碑铭文大量地被译读出版。古老而伟大的埃及文明逐渐被揭示出来,重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战后,埃及学发展的特点首先是配合埃及建筑事业而进行的抢救性的迁移和发掘工作。例如,1960年起因阿斯旺大坝建筑而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协作的阿布辛拜勒的迁移工程,以及1990年以来的北西奈的萨拉姆运河的开凿而进行的抢救遗址和纪念物的考古工作。这些救援计划,使1922年轰动一时的图坦哈蒙墓的发现黯然失色。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人才培训,包括尖端的地球物理学的勘察,为埃及学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二战”后埃及民族考古学的成长,使得埃及学摆脱了殖民主义者的控制与垄断。埃及政府的古物局和开罗大学的埃及学教学与研究由埃及人充任。1954年,埃及的专家卡迈尔·马拉赫发现了胡夫太阳舟。阿赫迈德·法库里(1905—1973)在西部沙漠进行了开拓性的发掘工作。埃及国内学者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外国学者的重视。 三、古埃及历史的分期 考古学发现的历史文物与遗址、遗迹,以及历史文献所揭示的古埃及人的各种记录,往往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证据。古埃及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经过新石器或铜石并用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所以,古埃及人留下的阿拜多斯王名表、萨卡拉王名表、都灵王名册、巴勒莫石碑等文献,记载了某些朝代国王的世系、统治年代,甚至某些国王的重大活动和事件。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僧侣马涅托将古埃及的历史划分成30(31)王朝,记载了各朝国王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文献为我们研究古埃及史分期问题提供了依据。 现代埃及学者通常以马涅托的王朝体系为基础,按其《埃及史》的30王朝分成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三大时期,后来,又补充了早王朝和后王朝两大阶段。古埃及的30或31王朝,以波斯的征服而结束。现在流行的断代,通常以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为终结,此后的古埃及史分别划入了希腊和罗马历史的范畴。显然,这是以征服者的历史代替了土著埃及人的历史。事实上,不论是托勒密王朝,或者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仍然是奴隶制的埃及文明。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古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所代替,古代埃及的历史才最终结束了。 基于上述的认识,在保留马涅托王朝体系的同时,考虑到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规律,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古埃及史的分期: 1.史前时代和前王朝文化。 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铜石并用文化,包括塔萨·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和Ⅱ。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形成了奴隶制的城市国家文明。 2.埃及统一王国的形成与分裂。 公元前3100年开始统一,经早王朝(1—2王朝)到古王国时代(3—6王朝),形成了专制主义王国。第一中间期,埃及统一王国分裂。 3.埃及王国的发展与衰落。 中王国(11—12王朝)时代埃及重新统一,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第二中间期,埃及王国衰落,希克索斯人入侵。 4.埃及的军事霸权与帝国的形成。 新王国(18—20王朝)时代,埃及大规模的对外征服促进了奴隶制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大帝国。 5.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与衰亡。 第三中间期,帝国分裂。后埃及(26—31王朝)王朝复兴又衰落。 6.异族的长期征服与奴隶制的崩溃。 在托勒密王朝和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下,埃及确立了更加强化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奴隶制逐渐衰落并向封建制过渡。 新的历史分期法,最明显的是将古埃及史延长了将近一千年,把被割断了的古埃及史重新连接起来,还历史发展以完整的面貌。 ——摘自《古代埃及史》导论,注释从略 " “这是迄今中国学者自己撰写的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埃及史。”刘文鹏先生是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中国埃及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长期致力于世界上古史和埃及学研究,为我国埃及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本书是他集数十年研究成果于一体,用数载时光写就的一部古埃及通史著作,引证翔实,论述精当,对古埃及史研究中的历史分期、国家起源、社会经济形态等诸多关键问题都有精到见解。本书自首次出版以来,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国内学界关于埃及学的研究,曾被国家教育部审定批准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并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