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普惠之道
ISBN: 9787521744767
何谓普惠金融? 2006 年, 在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 普惠金融这一 概念被正式引入国内, 被认为是可以让社会成员普遍享 受的, 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优惠的金融体系 。 2015 年, 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对普惠金融有了正式的官方定义 ———普惠金融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 以可负担的成本, 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 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从普惠金融的定义不难看出, 普惠金融注重覆盖群 体的“普”和服务价格的“惠”。“普” 和“惠” 是 普惠金融的核心内涵, 二者相辅相成, 没有“普” 的 “惠” 和没有“惠” 的“普”, 都不是真正的普惠金 融。一方面,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普”, 是让金融服务 触达实体经济的“细枝末节” “毛细血管” 中的各类 普惠客户, 覆盖所有社会成员或阶层, 真正实现“普罗 大众、不让一人掉队”。当然, 这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 使用金融服务, 而是强调享有金融服务是所有人生来被 赋予的“平等权利”, 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权利” 的 观念, 和“不让一人掉队” 的原则。另一方面, 普惠 金融的关键在“惠”, 着重体现金融服务不是“输血式 ”救济, 而是“脚踏实地” 的“造血式” 服务, 要以 可负担的成本提供有效、适当的金融服务, 让普惠客群 能借助一笔小额贷款、一个储蓄账户, 抑或是一项保险 , 给自身带来巨大改变, 真正实现“惠及百姓、让实惠 货真价实”。具体来看, 普惠金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权利” 我也要 普惠金融意味着要“普”, 要有强大的“包容性” 。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价值取向是高端客户和富人, 更 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大机构 ” 不愿做“小生意”, 导致未能对有金融需求的客户 实现全覆盖, 存在较多短板, 使大量小微企业、农业人 口游离于金融服务范围之外。 同时, 不同于片面强调帮助弱势群体的传统扶贫模 式, 普惠金融更重视以更市场化的手段满足落后地区、 贫困人口、小微企业、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 致力于以 各类型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 建立一个惠及所有社会成员的金融体系, 把那些或因无 利可图或因风险不可期而受到排斥的小微企业、农业人 口等群体包容进来, 将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尽可能引导至 传统金融未覆盖的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 让弱势群体获 得公平合理的产品服务, 让最大多数人群分享金融发展 成果。 当前,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下, 各类金融机构以 各种形式广泛参与普惠金融发展,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进 步, 将普惠金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金融服务门槛迅速 降低, 小额理财、小额贷款等产品越来越丰富, 普惠金 融可得性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