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7.80
折扣购买: 道德经(精)/国学典藏
ISBN: 9787506386753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译文】 “道”是可以说一说的,它不是恒定不变的道;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名称,人可以给它们命名,但却 不会是它们恒定不变的名称。无,被称作是天地万物 的初始;有,被称作是孕育万物的本源。所以,我们 可以常常不去想万物的初始,而能接近空无奥妙的“ 道”;常常因思索事物的本源,而看到它们的终极。 空无和终极,这两者都是“道”的属性,都在说“道 ”的深邃。深邃再深邃,这就是万物的奥妙所在。 【阐释】 本章,老子开门见山给出了“道”的含义和性质 。全文八十一章,读懂第一章是基础。 “道”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 一种力量。当“道”是一种状态时,此状态的特点就 是“无名”。“名”的解释通常是“名称”,而“名 称”的本质是事物可以被形容、被描述的特点。无名 就是事物不可描述、不可形容的原始状态;有名就是 事物可以被描述、可以被形容的状态。万事万物自然 要有一个“名”,不然怎么有我们现在认识到的世界 。但是,人对事物的描述和形容——包括命名在内— —具有偶然性,没有反应“名”的本质。人类见到一 棵树的时候,只是见到一个物体,是人给它起了“树 ”这个名字。在起名之时,人也可以用“鱼”“人” “斧子”“鲜血”这样的名词来称呼它,称它是一棵 “树”,只是偶然。所以,对“名可名,非常名”的 理解应是:万事万物可以被描述、被形容,但人们在 形容、描述它们时,并没有抓住它们可被描述、可被 形容的本质。 “道”是“无名”,“无名”的特点是空无,也 就是文中所说的“妙”。但必须强调的是,空无不是 虚无。虚无是经不起推敲的,到最后证明压根就没有 ,虚无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空 无则不然,就好像天空,它虽然什么也没有,但人不 可或缺,你越想穷尽它,越发现它遥不可及。“道” 和天空一样,神秘又常见,遥远又近在咫尺。“道” 是“无名”,更准确地说,“道”是“无”。 理解了“道”的特点是无,也就理解了什么是“ 道”,并能够按照“道”的方法体悟“道”了。尽管 老子认为“道”不可说,但因为要写《道德经》,便 只能勉强说说。怎么说呢?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看似没说,其实说透了。 “道”既是“无”,“道”也是“变”。而变化 是永恒的,所以“道”也是永恒不变的。“道”就是 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因此才说“道可道,非常 道”。学术界认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展示 了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处正在于此。不仅仅 是“道”,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互相对立的两方统一 存在于一个事物中,自相矛盾。而正是自相矛盾,事 物才会变化,才会无中生有。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