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饮食+运动+中医调养
作者简介
赵迎盼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师从中医专家唐旭东,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发表论文 50 余篇,参编学术著作 6 部,主编健康科普著作 4 部。
内容简介
031招 春季养胃:减酸增甘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是养肝的好时机。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气血虚,进而导致肝虚,因此在养肝的同时要注意养胃。在饮食上应做到”减酸增甘”,即少吃酸的食物,适当多吃性温、味甘的食物,如山药、小米、红枣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人体阳气有补益作用,同时可增强肝和脾胃的功能。春季因气温回暖,各种细菌、寄生虫等也随之活跃,应注意饮食的新鲜和清洁。天气忽冷忽热,如果不注重起居、衣着等问题,容易导致胃肠疾病。需谨防患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拿捏两侧风池,50 次。 032招 夏季养胃:祛湿热,健脾胃 夏季暑热多雨,长夏对应于脾,暑热容易与湿邪相合,侵犯脾胃,导致脾胃湿热,多发肠道疾患。夏季养脾胃应注意湿热之气对脾胃的困扰,不要贪凉,久吹空调、喜吃冷饮都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夏季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细嚼慢咽,减轻胃肠负担。还可以进行揉腹、臂单举及轻缓的运动来达到去湿热、健脾胃的目的。 044招 黄色食物健脾和胃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中医讲五色入五脏,五味入五脏,黄色及甘味食物补脾胃。脾在五行属土,与黄色相应,适当吃些黄色的食物对脾胃有好处,可增强脾胃运化的功能。黄色食物多属甘味,脾胃多食甘则健,如南瓜、小米、黄豆、玉米等黄色甘味食物,适当食用可以起到养脾胃的作用。黄色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B 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对营养的消化、吸收以及人体的新陈代谢能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时具?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 045招 甘味食物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甘味与脾相应,属土,对人体补养作用最强。甘味入脾,脾的作用主要是运化水谷精微。甘味食物具有缓急、润燥的作用,能够帮助脾运化。 现代人常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导致脾胃多有虚弱的表现。便秘、胃胀、胃痛等问题时常困扰着人们。 脾胃宜慢养,多食用性质温和的食物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南瓜性温、味甘,可起到补中益气、强健脾胃的作用。南瓜与小米搭配煮粥是调理脾胃的常见做法。此外一些白色食物对脾胃也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如山药、薏米。薏米炒制后泡茶饮用可健脾渗湿,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的功效。山药性质缓和,不寒不燥,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补养脾胃的功效显著,可用于脾胃虚弱、体倦者。 046招 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膳食纤维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会产生能量,而且比普通细粮更容易在食用后产生饱腹感,因此有利于减肥和调节脂代谢。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坚果种子和果皮中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并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加快肠道中食物残渣转运速度,从而预防便秘。 但是如果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食物均衡搭配很重要。老年人不宜一次进食过多的蔬菜、粗粮等。 047招 维生素:使胃更强健 维生素C 可以清除自由基,有助于抗氧化,增强胃的抗病能力。成年人每日摄取100 毫克维生素,有助于防病促健康。摄入100 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一天吃1 个橙子、1 个猕猴桃或500 克绿叶蔬菜的量。 B 族维生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修复胃黏膜,缓解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 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体内容易缺乏维生素A,可以通过适当吃动物肝脏,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苋菜、芥蓝等来补充。 048招 硒:胃肠道保护天使 硒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人体内硒水平的降低,会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引起肠胃黏膜屏障不稳定,肠胃黏膜缺血性损伤。而氧自由基增多,也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 补硒能提高人体含硒酶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坏死,促进黏膜的修复和溃疡的愈合。 049招 水: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 人们常因伏案工作或长期在外忙而忘记喝水,很容易出现口臭、便秘等症状。 常喝水,助排毒 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00~1700 毫升的水,仅通过进食水果、汤、粥等食物获取的水分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通过喝水来补足水分。以饮料、牛奶完全代替饮用水也是不可取的方法,过多的饮料、牛奶会加重胃和肾脏负担。 缓解胃酸过多 适量饮水还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发的胃部不适。而胃动力不足、有消化问题的人应避免在餐前喝水。 喝温水,提胃气 中医讲”胃喜温恶寒”,胃属于足阳明胃经,是一条阳经,早餐喝杯温水,再进食温热的食物,有利于提振胃气、补充阳气。 050招 小米:易消化吸收 养胃功效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胃肠”。小米是传统的养胃佳品,因其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又被称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是缓解脾胃虚弱、体虚、精 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佳品。 晚饭吃一碗小米粥,既有养胃功效,又有助眠作用,还能够缓解压力,让身体和胃都能”睡 个好觉”。 养胃吃法 煮粥 面食 蒸制 主要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B 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磷、钾等。 养胃小偏方 小米丸:取小米100 克,研成细粉,用水和为丸,制成核桃大小。每次取1~2 个小米丸,用水煮熟,加盐调味。空腹连汤服下,可助消化,清热解毒,适合消化不良、反胃呕逆者食用。 桂圆小米粥 原料: 小米50 克,桂圆20 克,红糖适量。 做法: 1. 小米用清水洗净;桂圆去壳取肉。 2. 小米和桂圆一同放入锅中,注入清 水熬煮成粥。 3. 出锅前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140招 穴位按一按,轻松护脾胃 按摩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按摩是以中医的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手或器械对人体穴位、经络等对应的身体表面部位进行摩擦、揉捏或敲打,以达到缓解疲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等目的的方法。 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 按摩因其操作简单、灵活方便、起效快、自己操作几乎没有花费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不论男女老少,均可采用不同的施术手法,进行保健按摩。 通过按摩调理脾胃 按摩脾胃对应穴位,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加胃肠分泌消化液,减轻胃肠瘀血,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按摩腹部及胃肠相关穴位,对预防及缓解胃肠疾病有益,同时对五脏六腑整个系统的功能协调起到促进作用。 坚持简单的自我按摩也能调理脾胃。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按摩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的作用。 按摩的禁忌 有以下情况时,不可盲目进行按摩:各种皮肤病患者或皮肤有烧伤、烫伤、擦伤等; 发热、感冒时;处于孕期、经期的女性;过饱或过饥状态时;身体过于虚弱的人;有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等;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等。 142招 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可以调动并促使胃经的气血运行,不仅能理脾胃、调中气、和肠消滞、疏风化湿,辅治胃痛、腹痛、胃肠炎等疾病,还有扶正培元、祛邪防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定位取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快速取穴: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每天早晚各坚持按揉200 下。 143招 坚持揉腹,胃病不扰 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无法将吃进的食物顺利往下推,很容易在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除了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揉腹效果也很不错。经常揉腹可以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 揉腹的方法: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站位或仰卧位,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腹50 次,再逆时针按揉50 次。按揉时力度要适中,呼吸自然。此法可以缓解便秘。 144招 按摩梁丘,缓解胃痉挛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此穴可有效缓解胃痉挛、腹泻、膝盖疼痛、浮肿、寒证等。梁丘也可以与足三里、中脘顺次按揉,可有效减轻胃痛。 定位取穴:在股前区,髌底上2 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正中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朝大腿方向按压或者揉按1 分钟。 145招 按摩膈腧,宽胸理气 呕吐、咳嗽、吐血等都属于气机上逆导致的病症,通过按摩膈腧,可以宽胸理气,缓解症状。常按该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养血活血,还可以起到和胃、降血压等功效。 定位取穴:在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下缘旁开2 横指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压膈腧1~2 分钟,以出现酸痛感为宜。 1.一线名医编著,内容全面 邀请一线资深名医编著,内容全面,在胃病的预防、治疗、用药、运动调节、饮食调养等方面均有介绍,对相关的中药药材、日常食材也有介绍,全面呵护胃病患者。 2.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从饮食+治疗+中医调养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入手,将胃的调养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非常适合患者在家中调养时阅读。 3.深入浅出,简单辩证 胃痛、胃酸、胃胀、腹泻、便秘,利用”200招” 的创意,把养胃、护胃和治胃病的知识尽量做到信息量最大化、科普化、生活化。 4.60个养胃食疗方,养胃运动简单易操作 本套书所推荐的食材、药材都是容易取材的,所推荐的养胃运动也是容易做的,非常适合患者日常参考。 5.”200招” 的独特形式感,突破了以往传统养生图书的创意和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