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周原来/阵地文丛

风从周原来/阵地文丛
作者: 唐志强|总主编:白麟
出版社: 宁夏人民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74
折扣购买: 风从周原来/阵地文丛
ISBN: 97872270694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因为一封诫侄书,马援无意中跟梁松等人结下怨仇。 而这位梁松,并非等闲之辈,他乃当今皇上的女婿,即所 谓的“驸马爷”,在朝中贵重无比,连公卿大臣都畏惧他 几分。有一次,马援卧病在床,梁松前来看望他。在病床 前,驸马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马援的 儿子问父亲:“为何不向梁松还礼?”马援说:“我和梁松 他爹是朋友,梁松虽然当了驸马,但也不能乱了长幼之序 啊!”马援以为自己做得对,完全符合礼义。而梁松则认为 马援倚老卖老,小瞧了自己,因而怀恨在心。两件事情凑 在一起,梁松要报复马援,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明代大 臣、朱元璋的军师、文学家刘基这首著名的《梁甫吟》的 诗,提到了马援被陷害的事,为马援愤愤不平。意思是说 ,汉朝皇帝(实际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明察万里之外,然而 却把马援从交趾带回的薏苡当作了有纹理的犀角。刘基感 慨道:“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 不必一斗泥。”奸邪小人掩盖真相、混淆视听、陷害忠良 ,真是防不胜防啊! 因为这件冤案,引出一个新的成语一薏苡明珠,意为 平白无故地蒙冤受谤。 对于这桩冤案,《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这样看的: 马援在劝告别人要注意避祸的时候,很是明智,但他自己 不能避免被人陷害,难道是因为身居高位,树大招风吗?范 晔是从马援所处的地位寻找冤案的原因的。而在笔者看来 ,这桩冤案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固然是奸邪小人捏造和 歪曲事实,挟嫌报复,诬陷于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如果马援在劝诫侄儿不要随便议论旁人的时候,自己率先 垂范,言语谨慎一些,不授人以柄,是否能够避免这场悲 剧的发生呢? 马援胸有韬略,常常参与军事决策。《后汉书》说: “(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 有所谋,未尝不用。”在军事上,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 十分倚重。 马援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 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 赫战功。 这里顺带说一下,马援还精于骑术,善于相马。他发 展了中国的相马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伯乐,不愧是“马 服君”赵奢的后代,可谓“克绍箕裘”,继承了祖上之业 。 马援曾铸铜为“马式”,即骏马的标准像。光武帝下 令,将马援铸造的这匹铜马置于宣德殿下,作为挑选名马 的标准。元代马祖常《汉铜马式歌》赞道:“汉家金铜铸 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多年后,明汉帝刘庄设置“云台二十八将”,那个曾 经犯了错误的刘隆都能够跻身其列,可为东汉征战了一生 的马援却不在此列。事后,东平王刘苍问汉明帝:“何故 不画伏波将军像?”汉明帝当然明白其中黑白颠倒的原委, 但为了维护父亲刘秀的意思,所以只能“笑而不答”。直 到汉章帝时,马援的冤情才得以平反昭雪,不过这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