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彩图注音版)
作者简介
曾琴,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五年,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登 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落日。依山尽:落日从山的背后慢慢下降。 欲:想。穷:穷尽。千里目:眺望极远的地方。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故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 王之涣登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为人正直,在他为官期间,因敢于直言,得罪了不少有权有势的人,经常受到这些人的诬陷。王之涣一气之下,就辞去官职,开始游历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一天傍晚,他登上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太阳就要落山了,晚霞将天空映成了红色,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像一条黄色的龙在鹳雀楼下咆哮着向东流去,场面无比壮观。观此美景,他不禁感叹道:“如果我没有登上高楼,那么就永远看不到这样的美景。做人做学问不也是一样吗?要使自己看得更远,树立的目标更远大,就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于是他欣然作诗,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登鹳雀楼》。 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雀”共_______画,第九画是_______,部首是_______。 “穷”共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部首是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凉 州 词 王之涣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