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江南园林

图解江南园林
作者: 陈波 王月瑶 景郁恬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图解江南园林
ISBN: 9787571333201

作者简介

陈波,浙江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shou、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派园林”研究与推广开创者,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xin主任,浙江省重dian新型zhuan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xin、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xin客座研究员,2021 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shou席景观专家,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文化艺术zhuan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理工大学“521”骨干人才,杭州市“131”人才。“陈博士说园林”“园林生活家”园林科普平台创始人,园林科普作家。 王月瑶,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zhuan业硕士,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xin主任助理。 景郁恬,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环境设计zhuan业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

内容简介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ji其重要的位置。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因此,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人文风貌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zui具代表性的三大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北方皇jia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生tai文明新时代,北方皇jia园林和岭南园林虽仍然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但受到适用对象或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推广应用的局限性很大。特别是在当今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江南古典园林艺术因其不同于前两者的特色,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浙江和江苏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主要发祥地。浙江地势起伏多变,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濒临东海,山有普陀、天台、雁荡、东西天目之奇秀,水有钱塘潮之壮观,西子湖之明媚,富春江、苕溪之幽胜,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兰亭曲水、鉴湖、南湖、永嘉诸山水,处处洋溢诗情画意,“越风宋韵”可谓是浙江的文化底蕴。而江苏是全国地势zuide平的省份之一,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海陆相邻,水域面积占百分之16.9 ,具有十分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人们对江苏城镇景观的初步印象。江苏境内有古镇水乡、千年名刹、古典园林、帝王陵寝、都城遗址等,可谓是“吴风汉韵,各擅所长”。 浙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谢灵运的山居、王羲之的兰亭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创始之作。自东晋西湖灵隐寺始,由隋唐至五代,浙江的寺庙园林独步江南。五代吴越至南宋,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皇jia御苑、私家宅园和风景名胜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史的重要一页。明、清以至近代,依托于浙江经济文化的发展,私家园林如天女散花般星星点点地建成于杭嘉湖平原。 杭州园林以西湖景观为代表。西湖山水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典型审美特性——朦胧、含蓄与诗意,浸润着东方生tai美学的经典审美理念“诗情画意”。西湖景观承载了历朝历代各阶ceng人士的不同审美需求,并在中国“天ren合一”“寄情山水”的山水美学文化传统背景下,拥有了突出的“精神栖居”功能。 与杭州同属浙北地区的嘉兴与湖州,历来是人文荟萃的鱼米之乡,古典园林蔚为大观。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有7000余年的人类文明史,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其园林也随之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江南园林的重要分支。安澜园、会景园、勺园、绮园和西园,尽显典雅精致、玲long多姿的个性特点,尤其是南湖烟雨楼胜景,深受清朝乾隆皇帝的赞赏,因而在承德避暑山庄仿造一座烟雨楼,使得北方的皇jia花园也打上了嘉兴园林的印记。 湖州山川秀丽,气候温润,园林建设的自然条件ji为优越。自唐代以来,经济文化逐渐发达,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特别是从南宋起,造园技艺日臻成熟。童寯《江南园林志》称:“宋时江南园林,萃于吴兴。”南宋时期,湖州仅私家园林就建有60多处,并向城镇蔓延。到明清时期达到造园高峰,形成以南浔庞氏宜园、张氏东园、刘氏小莲庄、张氏适园等为代表的丝商园林。 此外,古越国都城绍兴的沈园、兰亭,金华兰溪的芥子园,温州的如园、玉介园、依绿园、且园、二此园等著ming私家园林,以及众多的寺观园林、书院园林、公共园林等,在浙江大地上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总的来说,浙江古典园林是历史上地处浙江地域范围内园林的总称,包含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舟山、温州、丽水和衢州11个地市的古典园林。其中杭嘉湖地区历史上经济较为发达,园林数量较多,造园风格更接近苏州园林,是浙江古典园林造园技艺的集中体现地,也是研究的重dian区域,而浙中、浙南等地历史上经济欠发达,古典园林数量也较少,但同时具备了一些地方特色,如温州地区的古典园林更加接近闽南园林的风格,在对浙江园林发展的研究中也需要兼顾。 江苏园林自先秦贵zu苑囿和秦汉皇jia宫苑衰败以后,汉魏六朝时期崛起的私家园林zui终成为大宗,宋代后逐渐形成细腻、精致的地方园林特色。元明清时期发展到巅feng,形成了以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为代表,且两者又同中有异的私家园林流派。 苏州园林以清雅、高逸的文化格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成为明清时期皇jia园林及王侯贵戚园林效法的艺术范本。1997年,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扬州园林主人多为富商,以徽商居多,其他还有江西、两湖的商人和粤商。因此,扬州园林体现了皖南或江西、两湖等地的审美趣味和建筑风格。扬州园林既具有北方园林宏伟雄丽的特色,又有江南园林纤巧雅致的韵味,还吸纳了西洋建筑元素来点缀园林。因此,扬州园林形成了兼有北雄南秀与西洋味的独特风格。 除了苏州与扬州之外,六朝古都的南京在历史上有华林园、玄武湖、芳乐苑等皇jia园林,随园、瞻园、煦园等私家园林,以及寺庙道观园林,这些园林交相辉映、溢光流彩。无锡的寄畅园、泰州的乔园、如皋的水绘园等也各揽其胜。 纵观江苏园林艺术史,江苏古典园林规模由大到小,从大自然的粗犷之气中对自然景观进行提炼、概括并进行典型化运用,zuihou成为小中见大的咫尺山林。在创作方法上,从对自然风景的写实、再现,到写实、写意,再到诗化、画化的写意。清中叶后,建筑围合、划分山水、妙造自然的主旨有所削弱,园林更趋向人工化,但更加精巧雅致。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也。”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评论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可见,杭州、苏州、扬州三地的园林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家园林发展ji为兴盛;而温州作为“中国山水诗发祥地”,拥有“山水斗城”的鹿城格局,苍坡、岩头等传统古村落,雁荡、南溪等奇秀山水,泰顺、庆元编梁木拱桥……瓯越大地的古典园林虽然曾经辉煌,但现在却有些鲜为人知。 基于此,本书根据地域分布,在浙北、浙南、苏北、苏南各选择了一个代表性城市,分析其古典园林的造园背景、发展简史、典型名园和艺术特色,从而探索江南古典园林的不同地域特色,揭开江南地区核心区——苏浙两地的古典园林异同的奥秘,既宣传普及博大精深的江南园林文化,同时也为当今具有地域性的园林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借鉴。 本书是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xin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xin是国内首jia浙派园林领域省级研究机构,紧密依托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xin,汇集了文化、园林、旅游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体和技术平台,肩负“发扬光大浙派园林事业,开拓引ling浙韵生活风尚”的重任。十余位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为中xin题词,并给予中xin深切的鼓励和期望。2021年,中xin编著出版了《浙派园林学》(上册《浙派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下册《浙派园林营造技艺与案例》),开始正式构建“浙派园林学”的学术体系。 本书是各位作者通力合作的成果,整体构思与学术框架搭建由陈波完成,杭州、温州部分初稿由王月瑶完成,苏州、扬州部分初稿由景郁恬完成,全书由陈波负责统稿。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zhuan业硕士研究生康昱、杨翔、刘佳惠、钱钰辉、陆云舟、闫欢、王许阳、陈慧琳等同学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帮助。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徐磊编辑为本书的编辑与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对上述人员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江南地区地域范围广大,江南园林历史文化深厚,本书涉及内容浩瀚丰富,由于作者学识水平和写作时间所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甚至错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陈波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xin主任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xin、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xin客座研究员 2022年5月于浙韵居 市面上专门讲解江南园林的图书并不多,特别是像此书一样,由园林专家倾力打造的更是少之又少。本书的三位作者均具有高水平的学术、学识修养,背景和实力强大。书中对于江南古典园林的人文地理环境、发展简史、代表性园林、艺术特色的介绍十分详细。在娓娓道来之时,不仅融入了大量丰富且真实可靠的史料和记载,更配备了300余幅实景图片,内容十分深厚。不仅宣传与普及博大精深的江南园林文化,同时也为当今具有地域性的园林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借鉴。华而不俗的言语之间体现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动人魅力,让读者在文字中依旧能感受古人的心境和生活,领略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