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栗(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生涯)

颤栗(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生涯)
作者: (美)尼尔森·乔治|译者:唐建清
出版社: 河南大学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颤栗(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生涯)
ISBN: 9787564905989

作者简介

尼尔森·乔治著有十部非裔美国文化的非虚构类图书以及四部小说,曾两次荣获“美国作曲家、作家与出版商协会”的迪恩斯·泰勒奖,一次夺得格莱美奖,他所著的《嘻哈美国》和《提升比赛》均获得了前哥伦布基金会的美国图书奖。《嘻哈美国》和《节奏与布鲁斯之殇》曾入围国家图书书评人奖决选名单。他为多家国家级杂志撰稿,包括《花花公子》、《公告牌》、《君子》、《音乐潮》、《品质》和《乡村之音》,并策划制作了多档电视节目,以及两部专题片。他最新的电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最近在HBO首映。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现仍居住于此地。

内容简介

弗雷迪·布雷斯韦特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Yo! MTVRaps节 目的前主持人。收到他的一则电文时,我正在布鲁克 林的长岛大学 参加斯派克·李的电影经典《循规蹈矩》二十周年研 讨会。TMZ 网站播出了杰克逊去世的消息。当消息在听众中传开 ,大伙儿都觉 得在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流行音乐巨星死去的日子 讨论一部80 年代的电影经典真是一种反讽。 但存在于斯派克、迈克尔和我之间的联系要比在 场的大多数人 都要密切。1984年1月,当杰克逊在美国自然史博物 馆接受“吉尼 斯世界纪录”荣誉证书的那个晚上,戴尔公司出版了 我的第一本书 《迈克尔·杰克逊故事》。这是一本小开本的叙述这 位歌手生平的 书。这本书卖出100多万册,在《纽约时报》平装本 畅销书单上排 名第三。那时我26岁,因为这本书,平生第一次有了 所谓的“可 支配性收入”。 有了这笔写迈克尔·杰克逊的书赚来的钱,我第 一次拥有了自 己的套间,而不必与别人分享。房子位于布鲁克林城 区的一个漂亮 但并不时尚、褐沙石外墙的街区,叫做格林堡。在那 儿,我结识了 名叫斯派克·李的年轻导演,看到了电影《稳操胜券 》的早期制 作。1985年间,我投资3500美元于斯派克的电影,这 一举动不仅 使他的事业有了历史性的开端,而且预示了至今仍有 影响的黑人电 影运动。 如果我没有写那本书,我就不会住到格林堡去, 也不会投资斯 派克的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这本书,更为明 显的是,没有 迈克尔天王巨星地位的确立,我的生活以及黑人流行 文化将会有所 不同。 研讨会结束后,我打开黑莓手机,发现上面满是 朋友的信息, 还有来自出版社、电视台和广播公司的许多采访请求 ;长岛大学离 我的住所不远,所以我回家去,将剩饭剩菜热一下吃 了,那个傍晚 的大部分时间我静静地坐着,没有回短信,也不看新 闻。 在那个时刻,我不想当众哀悼,也不愿谈及迈克 尔生活中任何 我所不了解的方面。我讨厌有线新闻台成了无端猜测 的场所,所谓 的专家——许多人只是对他们自己的言论有专门知识 而已——无休 止地说些大话空话。我的感情有些复杂,事实上,我 刚签了一份新 书(就是一本书)的合同,探讨《颤栗》这张专辑作 为一件文化艺 术品所具有的持续影响。为了写这本书,我已经准备 购票去听杰克 逊在伦敦O2体育场举办的五十场演唱会中的一场。在 他死后不久, 我写了一篇悼文贴在我的博客上,做了几次访谈,侧 重谈音乐,不 参与小报上就他的死所作的无稽之谈。 那天夜里,我想起美国电影杰作《公民凯恩》。 奥森·威尔斯 以史诗般的笔墨叙述了那位富有、辉煌但注定失败的 查尔斯·福斯 特·凯恩的生活,他最后在加州的庄园死去时,灰头 土脸、众叛亲 离,当年报业帝国的荣耀一去不复返了。当然,这不 能完全用来对 应杰克逊的生活。当凯恩在他那仙境般的庄园离开人 世时,留下了 他自己的梦幻乐园、艺术和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珍宝 ,然而,迈克 尔的家,“梦幻岛”①则被他的债主瓜分了。他死在 一幢租住的房 子里,由一个粗心大意的医生照料,这个医生被指控 犯有谋杀罪。 在某种程度上,与凯恩最好的对应也许是导演兼演员 奥森·威尔斯 自己,在二十多岁时,他被认为是一个天才,三十多 岁时,名声如 日中天,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又作为一个有吸引力 的人物得以复 活。《公民凯恩》是威尔斯年轻时创作的一部杰作, 并伴随他走过 余生。《颤栗》在迈克尔的生命中也扮演着同样的一 个角色,达到 了世界性的成功,他花费了生命中的最后25年力图复 制这一成就。 我比迈克尔·杰克逊大一岁。我是个黑人,来自 工人家庭,并 和他分享着同样的星座,然而理性地讲,这并不能说 明什么。我俩 之间的这些相似隐含的意义是,我的出生恰到好处, 见证了杰克逊 狂热的最初爆发,而我生活的大半辈子,可以跟他的 生活重合。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