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云口述自传/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17/20/20200817205202939.jpg)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50.50
折扣价: 32.90
折扣购买: 黄培云口述自传/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ISBN: 9787535574831
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家世 我自己觉得年纪大了,记忆力衰减了。但说也奇怪, 虽然有时自己对前几天做的事,要费点劲才追忆起来,甚 至有时几分钟前刚找到老花镜,却又戴着眼镜,继续去找 眼镜,经人指点,才一笑置之。然而,某些事情时隔几十 年,却仍记忆犹新,例如六七岁时曾读过的课本“人、手 、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我仍能略 加思索从“人手足刀尺”起背到“一猎人,骑白马,手擎 枪,击飞鸟”,基本上一字不漏。中学时背诵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古诗词, 虽逾大半个世纪,我基本上还能从头到尾背诵出来。 现在,我就按照个人生命的轨迹,把留存在脑海里的 记忆一点点地回忆出来。有些事情,真是记忆犹新、历历 在目。 家世 我的老家在福建省福州市。明清以来,福州就成为东 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19世纪中叶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 建船政学堂,被公认为我们国家“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 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当时有很多名人,如 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的沈葆桢,华侨领袖黄乃裳,还有 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和翻译很多西方小说的林琴南等等 ,而我的父亲,就是伴随船政文化的发展而成长的。 我的父亲叫黄厚诚,“厚”字辈,号益五,因为五个 兄弟他排行第五,但他觉得这个号不太雅,就改成了漪午 。 我父亲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这个书院在当时非常有 名,特色是中英文双语教学。福州对外开放很早,社会上 非常需要懂英语的人才,当时福州的马尾造船厂,是海军 军用的,他们也需要大批的能够懂得英文的人。根据这些 需要,英华书院培养了大量懂英文的学生,办得很红火。 一 福州作为老通商口岸,很早就设立了海关。鸦片战争 爆发后,中国海关自主权就逐步丧失了,洋人长期占据要 职,控制着海关实权。中国近代各口岸海关的最高职位关 员叫做税务司①,也就是现在称呼的关长,负责本口岸所 有关务。我父亲英文成绩非常优秀,不但能写,而且口语 很好,能用口语与洋人打交道。当时这种人不多,他从英 华书院毕业后很快就考入福州海关当上了一个职员。 总税务司署是清朝政府设立的全国性的海关机构,当 时的英国对华贸易总额最大,所以总税务司一直由英国人 把持。听父亲说,最初是一个叫李泰国的担任总税务司, 后来赫德继任。这个赫德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是一个比较 重要的人物,他担任总税务司很长时间,他的活动,涉及 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那时候海关的收入要保证庚子赔款那四万万两银子,海关 制度也是英国人定的,譬如关税怎样收,收多少,都是英 国人决定。他们需要大量中英文兼通的人帮助做事,就在 福州招募人员,因我父亲英文好,得到总税务司署官员的 赏识,这样我父亲就从福州海关被调到了北京。 总税务司觉得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还是太少,就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