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宁(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年12月19*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文物考古学家和翻译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1932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联**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促进会”,创办《**周刊》。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副部长等职。 、 11958年10月17*,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50岁。 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创作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等。
内容简介
**章 在法拉狄麦·沙宁的一生里,那个重要的时期 ,就是性格***次所接触的世界与众人的影响而 形成的时期,他并不住在家中与他父母同过。没有 一个人保护他或指导他,他的灵魂遂**自由,完 全别致地发达起来,恰如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 他离开家庭有许多年了,当他归来时,他的母 亲和他的妹妹丽达几难得认识他。他的身材、他的 声音及他的仪态变化得很少,然而有一些异样的新 的东西,成熟在他的内心里,脸上照耀出一种新的 神情。他到家的时候正是黄昏辰光,他安然走进房 里,好像他五分钟以前才离开那里一样。当他站立 在那里,高大、美貌、阔肩,他的冷静的脸上,在 嘴角上带着些微微的轻蔑的表示,毫不显出疲倦或 感动的表情,于是他的母亲和妹妹的暄热的问候, 竟自己沉静了下去。 他在吃饭、在喝茶时,他的妹妹都坐在对面, 凝定地注望着他。她爱他,如许多浪漫的女郎之平 常爱她们的离家的兄弟一样。丽达常常想象法拉狄 麦成为一种特别的人,特别是她借着书本的力量自 己构造出来的。她绘画出的他的生活,是一种悲剧 的奋斗的生活,悲苦而且孤寂,如那些伟大的不可 理解的人的生活一样。 “你为什么这样地注望着我?”沙宁微笑地问 道。 这种极注意的微笑与搜探到内心的安静的目光 成为他平常的表现,但是,说来很奇怪,这种微笑 ,本是很美丽而动人的,竟使丽达不大喜悦。在她 看来,这种微笑似是自己满足,毫不表现出精神的 *苦与争斗。她眼望别处,沉默着在那里悄想,然 后她像机械般继续一页页地翻转一本书的书页。 饭吃过了,沙宁的母亲,亲切地拍拍他的头, 说道: “现在,告诉我们你所有的生活,及你所做的 事。” “我所做的事?”沙宁笑着转问了一下,“唔 ,我吃喝、睡觉;有的时候我去工作;有的时候, 我不做什么!” *初,好像他不愿意说他自己的事,但当他母 亲问他这个,问他那个时,他却很高兴地叙述起来 。然而,也不知为什么缘故,总觉得他对于他叙述 的事**淡漠无感。他的态度,虽是和善而且亲爱 ,但却**没有那种仅存在于家庭的分子中间的亲 切。这种和善和亲爱,似乎是从他那里,自然地表 现出,如一根蜡烛的光明一样,以同等的光辉照射 于一切的东西上面。 他们走出去,到了花园的阶边,坐在石级上面 。丽达坐在底下的一层石级上离开远些,沉默地听 她哥哥说话。她心上觉到冰一般的冷。她的年轻女 性的尖锐的本能告诉她,她的哥哥并没有成了如她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