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改编:吴美霞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原售价: 12.5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海底两万里
ISBN: 978754610386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礁石还是海怪 1866年发生了一件稀奇古怪的事——好几艘船在海上遇见了大得像一 座巨礁的海怪。这件事不仅引起了包括海员、商人及欧美两洲各国政府的 极大关注,也令全世界一片哗然。 这些船上的航海日志表明,海怪是一个长长的梭状物体,磷光闪烁, 体积比鲸鱼还要大很多倍,长度至少在350英尺以上,行动速度也大大地超 过鲸鱼,它所射出的两根水柱足有150英尺高。而且它能够以惊人的速度, 在三天的时间里,从一个地方跑到距其700海里的另外一个地方,人们都瞪 大眼睛不敢相信:它难道是在水下面飞吗? 新闻界迅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海怪现象在各大中心城市成了时髦的 话题,大家都津津乐道。各种小报更是不断编造奇闻逸事以及各种虚拟的 巨型动物,而英国、美国和德国等严谨务实的国家则驳斥海怪的存在为无 稽之谈,他们认为它只不过是一座小岛,或者是一块漂泊不定的暗礁。 经过几个月的报道、关注,到了1867年的头几个月,人们对海怪问题 的关注度逐渐冷却下来,“海怪现象”也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 然而,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的大型航运公司近来连续发生的两起 不明原因的碰撞事故,重新又把舆论的吸引力转移到海怪身上。 大名鼎鼎的英国船东库纳德自1840年创办邮船公司以来,已经拥有一 支由12条船组成的船队,其中包括8条轮动式邮船,4条螺旋桨邮船。没有 一家跨洋海运企业在经营上比它更灵活,取得比它更大的业绩。到1886年 ,该公司已经横渡大西洋2000次,却从没有过航行失败的记录。 1867年4月13日,一个适合航行的日子。这家公司一艘载有237名乘客 的邮轮,在行驶到北纬27°30'、西经72°15'的海面时,右舷后半截突 然撞上了一座“礁石”。直到上岸检查船底时,才发现龙骨部分已经破损 ,而这座“礁石”在任何航海图上都没有标注。 三周以后,又发生了一起碰撞事故。 这家公司的“斯戈蒂亚号”邮船在航海中,突然感觉到左舷水轮稍后 的船体被一种利器戳了一下。随后,底舱开始漏水,7个船舱已经有5个进 水了。潜水检查发现,船体吃水线以下被撞了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大窟窿。 这个洞实在太大,无法填堵。于是,邮船不得不在水轮处于半淹没的状态 下继续航行。 “斯戈蒂亚号”邮船上岸后,工程师们进行检查时发现,被撞的大窟 窿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缺口,裂痕整齐划一。 即使是特地打孔,也没有这么精确。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有这么神奇 的力量穿透30厘米的船壳呢? 一时间,海怪的阴影笼罩在人们心头。原先的海怪问题只是属于一种 现象,而此刻它却变成了一个危险物,随时会危害人类的生命。特别是以 后又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的海难,使公众认为:这是海怪在作祟。人们明 确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这只海怪。 赞成与反对 作为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客座教授,受法国政府的委派,我到美国内布 拉斯加州的艰苦地区去进行一项科研探索。在那里工作了6个月后,我随身 带着研究成果,临近3月底抵达纽约,并打算在5月份返回法国。 就在这个时候,我被“斯戈蒂亚号”事件的报道吸引了。作为一名科 学家,很多记者希望听到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然而,我在阅读过大量的报道后,经过分析得知,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某种人们没有见过的海怪所造成的;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这是一艘人造动力的潜水艇造成的。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后者应该被接受,但是谁又有能力去制造 一艘动力如此之大的潜水艇呢?除非是某个国家制造的,因为仅凭个人的 能力肯定是做不到的。 可据我所知,各国政府纷纷表态不是自己国家所为。 我只好承认是有一种力量惊人的海洋动物存在着,但它是什么?又有 怎样的习性?我却无从知道。 发达国家为了避免接二连三的海上事故,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纷纷主 张把海怪驱逐出海洋。美国已经筹备了一支精明干练的船队,并配备了一 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驱逐舰。 在“亚伯拉罕·林肯号”出发前3个小时,我收到了这样一封信: 先生: 如果您愿意加盟“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远征,合众国政府将会 荣幸地看到由您代表法兰西参加这一事业。法拉格特舰长已为您准备好一 个客舱。 谨致 美国海军部部长J.B.霍布森敬上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