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教育随笔
作者简介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规划项目《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自《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负责人。主编多套“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和图书,是我国生命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出版《生命教育引论》《成为有信念的教师》《成为有智慧的教师》等二十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座1 000多场,其中《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等讲座影响了无数教师。
内容简介
1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 涉及到两个基本的问题——方向与方法。所谓方向,就是 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我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 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公民区别于臣民,自由平 等和充分介入社会合作是公民的基本特征。而方法更多的 是一些将理想和信念化做实际行动的实践策略和操作程 序。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 段去培养我们所希望培养的人。 教育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 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 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假如你要 为专制社会培养奴才,那什么样的内容最好呢?一大堆的 清规戒律、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质疑与探索空间、脱离儿童生 活经验、枯燥乏味、阴森晦涩的内容最好;用呆读死记、 简单重复、机械训练、强制纪律,用轻蔑、无情打击和严 厉罚惩摧毁他的自尊心,泯灭他的自信心,你能培养出一 个俯首听命、惟命是从、仰人鼻息、自轻自贱的奴才。假 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自由社会的建设者, 你就需要带给他那些充满自由、民主、人权和科学精神的 内容,有巨大的质疑、探索、修正、丰富和补充空间的内 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内在的意义 (逻辑)联系的内容,能激发起儿童学习的内在兴趣与需 要的内容,更多地用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 法,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把所有的 学习都提升到自主学习的高度——能够自我导向、自我激 励和自我监控,我们才有望培养出具有“自尊自重之意 识、是非判断之智识、责任担当之能力、独立自主之品 格”的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方法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为教师 创造高品质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大的 方面来说,包括怎样创设人性化的、生命化的、高品位的 学校文化,怎样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怎样实现有效 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有效地进行班级的组织 与管理,怎样转变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进行发展性评价 以促使所有的学生成功,等等。而在这些背后,还包括怎 样创建高效率的学习型组织,怎样提升教师校园生活的品 质,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其中又包括怎 样进行校本教研,怎样组织集体备课、说课和教学观摩, 等等。 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才会怎 么去做,而不会主动地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他的发展 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向别人学习, 向别人求教,而是不能过分依赖别人。其实,有关教育的 方法已经有许多好的概括和总结,比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 式、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各种各样的示范课。在各种各 样的《方法大全》《实用指南》中也早有收录。但任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