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说封神:讲透《封神演义》背后的真相与人心 签名本
ISBN: 9787572289453
\"卞恒沁 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博士,文化学者。 曾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字节跳动内容培训负责人、得到APP内容策划。\"
\\\"1. 《封神演义》架构起一个包括儒释道三教以及原始巫术信仰在内的信仰体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相吻合,也与中国人在文化浸润下生长出的心理结构相契合,这是老百姓对《封神演义》故事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重要原因。 2. 从道家和道教立场上把握《封神演义》,才更加能体会这部小说的底层价值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无论是天地众仙还是人间圣人,在封神大战之中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应数”,即顺应天数,到点了就得死。死后魂归封神榜,这也是定数。至于是非善恶,并不重要。即使是无道的纣王,死了也一样封神;即使是有道的武王姬发,也得舍身入红砂阵。百姓的生死劫难,也只是实现天数的代价。悲夫!悲夫! 4. 天地眼中,本就无善无恶,只是人间两派立场有别而已。 没有立场之别,如何掀起人间大战,打得血流漂杵? 不能掀起大战,又如何批量制造幽魂,充实天庭队伍? 但如若站在人间立场来看,只是可怜了多少无辜的黎民百姓哟! 5. 本来与伏羲并无关系的女娲,可能因为与伏羲同属上古大神,被强行与伏羲撮合成了夫妻。这里很可能还隐藏着一个幽暗的背景:父系社会时代到来以后,人们不能容忍一位独立的女性神,而必须把她变成一位男性神的妻子。 6. 最后我要再次为女娲正名:纵然被强行“嫁”给一个原本并无瓜葛的男人,在无情岁月中改变了自身的面貌,甚至被迫面对无理的指责与误解,女娲仍然是华夏族群伟大的母亲。 7. 民间信仰不仅是中国宗教的源头,也是中国宗教最终落到实处的根本。 8. 姬昌攻打崇国之际,先发布宣言:“崇侯虎不敬父兄长辈,断案不公正,分配财富不均平。老百姓费尽气力也衣食无着。我这次来攻打崇国,是为了人民啊!”还下令攻打崇国时不要杀害百姓,不能毁坏房屋、填井、砍树、惊扰六畜。有不服从命令的就杀无赦!这样的宣言,今人看到可能并不新鲜。但在商周之际,这如同一声惊雷,为华夏大地带来了难得的清新之气。 9. 武王伐纣和商灭周兴恰恰扭转了华夏文明的走向,也改变了华夏人的精神特质。 10. 通过对“德”的阐释,周召二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信仰系统:天命无常,商朝遗民不能再声称天命永恒地归属他们所有,而要承认天命已经转移给了周朝。周天子要取悦上天,不再是依靠残酷的人祭,而是修德爱民。人间君王的视野不再是紧盯着天上的“帝”,视万民如草芥,而是通过爱护地上的万民,来获得天命的垂青。这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颇为相似,但比人文主义要早了一千五百多年。 11. 武王与周公前后相继,殚精竭虑,终于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文明:规模宏大,向心凝聚,生生不息。而这些都是一个伟大文明的特征。现代中国人对商代感觉陌生,对周代文化却倍感亲切,是因为正是周代文化塑造了华夏的文明特质,以及国人的集体心理。 12. 塑造文化的很多时候都是老百姓口耳相传时的随意改造,这是历史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13. 中国传统神话和信仰异常混乱,在二郎神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故事呢?其实也很简单:尊重人民的选择。老百姓传成什么样,就顺应这个变化。毕竟在中国文化中,神都是人封出来的,这也是《封神演义》的核心思想。 14. 赵公明和三霄娘娘的原型最初都是含冤的厉鬼,所以受人崇拜。后来百姓出于自身的需求,为他们赋予了新的神职和使命。就这一点而言,中华文化真是特别具有人文主义和平民主义的文化。 15. 《封神演义》虽然格局宏大,但在思想性上始终未能跳出程朱理学的条条框框:讲武王伐纣,念念不忘君臣大义;写女将出马,偏偏还要品头论足。对于当时已经暴露出滞后性的理学价值观毫无批判,欣然接受,这也是《封神演义》未能入选“四大名著”的重要原因。 16. 《封神演义》既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小说,也是一本颇有几分“洋气”的小说,它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人民性”和“世界性”的内在同构:越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其实越具有跨文明对话的“世界性”。因为上层社会可能因为政治和经济斗争而产生隔阂,人民群众却很容易彼此平等对话,产生共鸣。各国群众彼此对话的主要载体就是“故事”,世界上除了商品、钱币、武器、宗教和思想的传播,还存在“故事”的传播。人类在“故事”上的全球化,其实还要早于经济上的全球化,世界各地神话、童话、民间传说中的相似之处便是明证。东亚大陆上一户人家点燃烛火,给孩子讲述的睡前故事,可能正在大西洋沿岸的一户欧洲家庭中被作为饭后谈资;印度次大陆上邻里之间闲聊的段子,可能也正被一支阿拉伯商旅作为在沙漠中解除疲倦的良药。 17. 东亚大陆上的华夏族群并非隔绝于外部世界的孤岛,而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棵巨木。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华夏族群既从世界文明中吸取养分,也向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观念、智慧,以及故事。\\\" \"★看懂“封神”,你需要这本书!如果你对“封神”上头,一定不能错过 一部《封神演义》,搭建一套壮阔的中华神话世界观,数百年来激发无数奇幻想象。原著小说在文学价值上却饱受诟病,凭什么它能脍炙人口,怎么读才能领略其中精妙? 本书带你正确打开“封神”原作,科普理解“封神”必备的文史知识,读懂属于中国人的神话史诗。 ★为什么要读懂“封神”?神话背后,是每个人的处境,是真实的你我 鬼神背后,总是人心。《封神》导演乌尔善:“‘神话’不是关于神仙与妖怪的故事,而是关于人的故事,是我们的处境、心理和情感的投射。”一部《封神演义》,浓缩历史真相、阵营谋略、人心所向,读懂了“封神”,就读懂了人。 ★40个问题,揭秘神仙英雄身份背景,重新认识“封神”人物 女娲娘娘为什么要使唤妖精?九尾狐怎么从祥瑞变成了妖孽?殷郊才是商周大战男一号? 本书设置问题+人物双重线索,将理解“封神”的关键凝聚为40个关键问题,带你看透神仙大佬、正面英雄、邪魅反派、各路配角各自来历,发掘“封神”设定背后的真实依据。 ★壮阔的封神宇宙,积淀着华夏文明千年历程。用显微镜看“封神”,发掘精深文化内涵 《说封神》带你跨越时空,读出古典名著背后的门道,中华文化的内核与格局。 ★北大博士、历史文化学者卞恒沁专业解读,图文并茂揭开神话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