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87.00
折扣购买: 陌生的经验(2015.6-2015.9)(精)/局部
ISBN: 9787547738313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代后记 陌生的经验(节选) 陈丹青 我的视频节目,梦一般做完了。去年几经踌躇,接 了,当真做起来,实在是既难且烦。 早在2005 年,刘瑞琳几次要我写写美术的普及读 物。其时刚递了辞职书,一提美术教育,如避瘟疫:校 园里、市面上,教唆画画的垃圾书还嫌少吗?转眼十年 。去岁梁文道领衔策划“看理想”系列,一群人团团围 住,好说歹说,题目也先给圈定了,就是《局部》。我 作状敷衍着,心里想,不得安宁的日子又要来了。 头集拍摄,眼看十几位剧组人员闯进画室,连楼道 也摊放着器具:翻悔吗,来不及了。头一着是拉起窗帘 ,关灭所有灯盏,昏暗中至少折腾五小时,专用灯竖了 起来,灼灼白光,满地电线……终于,我被命令走向强 光照射的位置,被三架摄像机呈环形包围。众人收声了 ,这时,总有个小伙子手持摄影场的专用夹板,快步走 近,照我脑门子跟前啪地一记,随即闪开。完了。人给 逼到这种地步而须从容说话,好苦啊—我打起精神,独 自开腔,勉力装作娓娓清谈的样子,正说到略微入趣而 稍有介事,录音师叫停:由远及近,楼下那条铁路又有 时代列车隆隆开来。 几分钟后,车声远去,我得装得若无其事,接着聊 。7 月,《局部》团队移师乌镇,换成室外的景别,可 是满树蝉鸣,录音师几度放弃,众人于是拎着大堆器具 ,更换好几个地点。 近日将《局部》系列配图成书,排版、校对、做封 面,我又回到熟悉的勾当:异哉!编了十年的集册,每 弄一回,多少以为给市面添本新书,唯独这次,显得多 余——全书内容先已变成活动的影像、有声的画面、网 络的视频,自夏入秋,全程播出了,眼前的书稿岂不是 节目的渣?我恍然明白:过去大半年,自己参与了一件 全然陌生的事。 脱口秀,时兴的专业,我学不会。会者,必具天生 的口才。开初就对摄制组坚持:我只会念稿。他们同意 了,于是开写。写稿,总算擅长吧,才弄第一篇,却也 不然。20 分钟的播出时限,不可逾越,每篇三四千字 ,则难以顺理也得成章。平时作文,固然是小众范围的 自欺,一旦卷入网络漩涡,就得巴结所有人。“所有人 ”是谁呢,我的写作失去了焦点—失去焦点,也得硬写 。所幸,一集挨一集,临时起念,选定某人,我的茫然 渐渐转为专注而归顺了:少年早夭的王希孟、委屈一世 的蒋兆和、出师阵亡的巴齐耶、乏人知晓的瓦拉东、画 史无名的苏州师傅、被遗忘的上海美人……是的。隐没 的天才、次要的作品,理应反顾,我调转目标,朝向我 所爱敬的良人,很快,再度被他们感动了。 “公众”怎么办呢?其实我早知道:除非自作多情 ,哪有“公众”这回事。 …… 且我也喜好粗口,以为爽快:原来,《局部》点击 量背后是一小群“装逼”的青年,幸甚至哉!照实说: 1、艺术在意眼界,观看无处不在。局部自成景别,细节有待睁眼。以画家的视角,陈丹青将自己的观看经验结集成书。聚集被忽视的杰作,所爱敬的良人,《局部:陌生的经验》摆脱了传统的美术史框架,没有术语和理论,只讲故事和感受。 2、流量时代的“小众”节目,却凝聚起“一小撮”的非凡力量:《局部》首集节目上线10小时,点击量就超过100万次,目前三季节目的观看次数累计1.5亿,截止目前三季节目豆瓣评分都达到9.5分以上。 3、陈丹青精心修订三季节目讲稿及视频内容,补充文字近万,甄选艺术史上百余幅“局部”,采用超感艺术纸印刷, 贴近原作质感,可看可触,将《局部》作为一本书,郑重交付读者。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