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的做人之道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崔永元还曾说:“记得小时候书本上总说中国用 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9/6的人口,可是它没有告 诉我们,这229/6的人口养了世界60%的公务员;这 22%的人口的教育经费只占世界的39/6;这22%的 人口的财富97%集中在其中19/6的人手里;这22% 的人口中的90%吃着全世界最毒的食物,缴纳着最高 的税,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在谈及保障房分配不公的现象时,崔永元认为, 人们之所以认为保障房分配不公,是因为有很多不符 合条件的人也住了进去。为此,他提出了两项建议: 一是哪些人有资格享受保障房的条件,要有明确的规 章条例;二是要实施事后追究制度。 崔永元说:“当追究制度实施后,不符合条件的 人是住进去了,但是一定要让他住不稳当,天天提心 吊胆,一旦被发现了就得把房子退回来,即使他把房 子退回来了,其个人诚信也受到了影响,同时负责分 配保障房的官员也会受到一定的牵连。目前发达国家 就是这么操作的,并且行之有效。” 崔永元就是这样,他的话虽然没有激情慷慨,但 是却透着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智慧,让人深深反思的 同时也有些忍俊不禁。聪明的人,会用诙谐的语言表 达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表面上是玩笑话,实际上却表 达了自己的观点。 有位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很羡慕大发 明家的名气,总想有一天自己也扬名天下。有一次, 他问爱迪生:‘‘先生,您是怎么做到名扬天下的呢 ?” 爱迪生猜出了他的心思,故意反问说:‘‘看来 ,你是每天都在想着怎样出名吧?” 年轻人听后,以为爱迪生要给他传授出名的秘诀 ,于是十分高兴地说:“是啊!我连做梦都在想啊, 您快告诉我,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名扬天下呢?” 爱迪生说:“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 “为什么要等到死后呢?’’年轻人十分惊异地 问。 “你只想着怎样才能占有一座高楼,而从不动手 去建造这座高楼。因此,你终日想象的高楼是永远不 会自动出现的。但是假如你在空想中度过一生,死后 就会成为那些只会空想、不肯付出者的一面镜子,被 当做反面的例子教育后人。这样,人们就会经常提到 你的名字,你不就能名扬天下了吗?” 爱迪生这段话幽默诙谐,暗含讽刺与警告,使年 轻人的心灵大受震荡。年轻人终于了解:没有行动而 只有空想,只会自己一事无成,更别说出名了。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你错 了”这三个字。它通常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 ,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因此, 即使是要指出对方的错误,也要选择一种对方能接受 的方式,而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你错了”。 春秋时,陈惠公征调犯人兴建凌阳台,还没有完 工,就有几个人因犯法被处死了。一天,陈惠公又下 令将三名负责监督工程的官员押进监狱,大臣都不敢 进言劝阻。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