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秦汉卷秦时明月汉时关青少年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秦汉卷秦时明月汉时关青少年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作者: 张若茵
出版社: 湖北教育
原售价: 25.80
折扣价: 9.10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秦汉卷秦时明月汉时关青少年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ISBN: 9787556409297

作者简介

张若茵,女,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毕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独树一帜。她曾出版多本中小学生学习和阅读作品,其中《中学作文致胜策略36招》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奖。 作为一位从事了一辈子语文教学的资深教师,张若茵老师特别重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青少年可读的材料很多,但优秀的读本却不多见。因此,她创作了这套《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书中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都是一篇可供学生借鉴参考的范文。她这种用历史写作来辅助语文学习的创作形式,得到了众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赞誉。

内容简介

万里长城的总工程师 守边名将蒙恬 /一说蒙恬/ 这位赫赫战将绝想不到,让他流芳百世的,竟是 一支小 小的毛笔! /二说蒙恬/ 蒙恬不是第一个修长城的人,但把燕、赵、秦等 国修的 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缮,使长城有万里之名的 ,他却是第 一人! 壹 茫茫荒原,愁云惨淡,日色昏暗;刀光剑影,杀 声震天。一场惨烈的血战使天空为之变色,使大地为 之颤抖。 蒙恬将军率领秦军,以战车开路,如蝗利箭先行 ,勇猛地横冲直撞,利剑般插入匈奴骑兵部队的心脏 。步骑秦兵大军随后掩杀,直杀得彪悍如虎、凶狠似 狼的匈奴铁骑纷纷落马,鬼哭狼嚎,溃不成军。看到 丧魂失魄的匈奴骑兵掉转马头,疾如脱兔,落荒而逃 ,蒙恬将军抹了一把飞溅在脸上的敌血,豪迈地哈哈 大笑起来。 号称天之骄子的匈奴,经过这场惨烈的决战,竟 然一口气遁逃七百多里地,龟缩到大漠深处去了。从 此以后,匈奴一听到蒙恬将军的名字,便惊恐失色, 闻风丧胆。蒙恬将军一举收复了被匈奴霸占了上百年 的河套地区,给北疆带来了安定,给边民带来了太平 。 秦军奏凯而归。蒙恬将军坐在战车上,望着天边 的滴血残阳,听着耳边的飒飒风声,一个美丽的倩影 忽然浮现在他的面前,他不由地哼唱起《诗经·秦风 ·小戎》来: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轻巧战车小底盘,皮带 盘花缠车辕。)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游环协驱控骖马,镏铜 套环渥带穿。)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虎皮坐垫长车毂,驾我 骏马多矫健。)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想念我的好夫君,品格 温良玉一般。)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住在简陋营房里,我心 深处好烦乱。) …… 蒙恬将军可不是赳赳武夫,他是饱读诗书的儒将 。他祖上是齐人,自从他的祖父来到秦国投奔秦昭王 ,到他这一代,已历三世。他的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 都是为秦国横扫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都是秦朝 的开国元勋,得享高官厚爵,极受始皇帝信任。蒙恬 生在这样显赫的家庭,文化教养自然很好,琴棋书画 ,无一不精。他最初担任文职官员,舞文弄墨好几年 ,当上将军以后,又为吞并齐国立下大功,所以年纪 轻轻就被任命为内史,当上了首都最高行政长官。秦 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把三十万大军交给他统率,命 他北上抗击匈奴,万里安边。如今,他又不负重托, 收复了七百余里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大漠深处去了 。 当血腥的战斗结束以后,他身上的儒雅气质又马 上显露无遗。他满怀深情地想念美丽的妻子,这首思 妇民谣让他下定决心,让妻儿到上郡来,他不能让妻 子长久做那苦苦思念边关夫君的思妇。他那被惨烈战 事磨砺得粗糙坚硬的心灵深情涌动,开始恢复柔软温 和。他突然看到一只松鼠,尾巴沾满鲜血,在地上拖 出一条长长血痕。他心里一动:“真像毛笔在地上写 字呀!我何不用兽毛做成毛笔?肯定比木签笔好用多 了。”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蒙恬虽为铁 血大将军,但总忘不了诗书,喜欢舞文弄墨。他酷爱 写字,可总因木签笔不好使,写不出漂亮的文字而感 到苦恼。今天看到松鼠尾巴拖地,他竟被激发出制笔 的灵感来了。 回到营房,他便对伙夫说:“今晚给我做红烧兔 肉,兔毛全送来给我。”晚餐时,他边吃兔肉,边思 考制笔之事:“那年跟随王将军伐楚,经过宣城,看 到楚人把兔毛扎成小拖把,插到竹管里,用来写字。 后来领兵攻齐,又看到齐人用岫玉做管,把成束的羊 毛插进去当笔用。各种兽毛质地不一样,我先用兔毛 试制毛笔,如果成功,再用羊毛、狼毛、狸毛来做。 这样,有刚笔有柔笔,写字便可随心所欲了。” 兔毛笔很快就做成了。兔毛做成的毛笔,锋长毫 精,写起字来纵横洒脱,好不惬意!蒙恬制笔的兴趣 更加浓厚,他用不同的兽毛制作出了各种质地的“秦 笔”。无论是刚是柔,特点都是:沾上了墨汁,提起 来尖圆,按下去齐健,运笔时富有弹性。为了让后世 更好地使用他创制的毛笔,蒙恬还撰写了一部《笔经 》,留下了“若能用笔,自当流美”的用笔格言。 蒙恬不愧是制笔之祖呀!后世流传有关他的逸事 ,大多与制笔有关,并且把“尖圆齐健”作为制笔四 要素,使之成为规范。时至今日,两千多年沧桑岁月 如水流过,制笔的地方依然悬挂着蒙恬将军的画像, 称作蒙恬遗风。赫赫战将怎么想得到,让他流芳百世 的,竟然是小小的毛笔。因为他的创造,积淀的是厚 重的中华文化呀! 贰 可是儒将毕竟是大将,蒙恬将军的真正大手笔, 是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 那一天,蒙恬将军喜气洋洋地迎来了妻子和儿子 ,也迎来了公子扶苏,同时接到了始皇帝的圣旨。始 皇帝让长子扶苏公子做监军,要求他和蒙恬将军戮力 同心,利用三十万军队,发动民力,修筑万里长城。 蒙恬知道,为了阻止带着原始野性、强悍凶猛的 游牧民族南下侵犯秦地,抢掠百姓的财产,始皇帝命 令他负责督建万里长城。这是一件耗时长久的任务, 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名副其实的任重道远呀!可是 蒙恬将军感念皇帝对他的信任,对妻子说:“皇帝把 这样的任务交给我,那是何等的信任呀!这可是国之 大事,万年大计呀!再怎么艰辛,我都要竭尽全力把 它做好,以报答天恩。如果我能把这件大事完成,也 就不虚此生了。” 妻子说:“不必说那么多,我知道你以后会比打 仗更辛苦。你就安心去做你的大事,不必记挂家里。 ”蒙恬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因为以后我 可能无法天天回家。” 从此以后,在荒凉的沙漠,在险峻的山峰,在幽 深的峡谷,在苍莽的草原,总可以看到修筑长城的军 士和征夫,总可以看到探察地势、规划城址的蒙恬将 军和扶苏公子的身影。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半岛 ,这长城确实有万里之长。 难道蒙恬将军真的只会削山填谷、耗费民力吗? 不,蒙恬将军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可谓殚精竭虑,煞 费苦心。扶苏公子说:“修筑万里长城劳民伤财,我 是持反对意见的。”蒙恬将军说:“这是国防建设, 对边关御敌效果非凡。再说,这是皇帝的旨意,我们 只能执行,尽量把它做好。我们可以利用地形,凭借 天险,设计长城的走向。在有高山的边地,可以利用 高山作为天然屏障,减低城墙的高度,节省材料和人 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燕国、赵国、秦国的旧长城,把 它们连接在一起,不是同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 力吗?这是百年大计,万年大计。为了让子孙后代安 享太平,我们辛苦一些,也是应该的。” 扶苏公子觉得蒙恬将军说得有理,改变了看法。 他说:“如果是为了百姓免受匈奴侵扰,那么,再怎 么辛苦,也应该把它修筑起来。” 十年过去了,蒙恬将军不但为秦朝开拓了榆中以 外的数千里疆域,而且也让万里长城巍然屹立在中华 大地的北疆。它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 游动,让那些妄想入侵的游牧民族望着铜墙铁壁一般 的高高城墙喟然兴叹。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意义异常重大,所以中国才有“自毁长城”(就等于 自取灭亡)之类的名言警句流传千古。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是一项重大的国防工程,它 有效遏制了游牧民族对中国的侵略。哪怕那种指责秦 朝的文章,就像贾谊的《过秦论》之类,也都承认说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蒙恬将 军修筑长城,为中国抵御辽阔北疆的边患,其伟大的 历史功绩有目共睹,不容抹杀。从某种意义上说,万 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是防御性的国防 工程,象征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只想保卫家园,不 想侵略扩张。它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屹立在 中国人民心中。 叁 万里长城还没修好,蒙恬就已经掉了一身肉,面 容也苍老了许多。可是,他依然气质优雅,依然玉树 临风,风度翩翩。他正想加紧施工,让万里长城早日 告竣,皇帝的圣旨又到了。这回皇帝要巡游天下,命 令蒙恬修筑一条驰道。所谓驰道,就是皇帝专用的高 速公路。 蒙恬和几个部下正在帷幄中筹划驰道的路线,扶 苏公子走进来,说:“将士们已经足够辛苦了,为什 么又要修筑驰道?你们就不会上一道奏疏,劝谏一番 吗?”蒙恬说:“公子啊,你何必总要反对皇帝的圣 意?皇帝日理万机,十分辛苦,想要出去走走,威行 天下,难道不应该吗?你要多多体谅他才对。” 这位扶苏公子其实身份非同一般。虽然始皇帝既 不立皇后,也不立太子,但是在满朝文武心目当中, 扶苏公子是理所当然的储君。不仅仅因为他是始皇帝 的长子,而且还因为他慈悲仁爱。秦朝的法律实在太 严苛了,始皇帝又是个强势人物,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和坚硬的心。许多大臣每天紧张害怕,战战兢兢,透 不过气来,他们都希望将来出个仁君,让全国百姓, 让满朝文武都能缓一口气,舒一下心。只有丞相李斯 担心他这个贤婿将来继位会缺乏严威。因为李斯主张 法律就是要严苛,皇帝就是要让人畏惧。 扶苏公子就是因为反对皇帝老爹和丞相岳父的焚 书坑儒,堵塞言路,才被打发到蒙恬将军身边做监军 ,但是他没能理解始皇帝的另一番良苦用心。 皇帝内心其实是希望文武全才、忠心耿耿的蒙恬 将军能够督导扶苏,让扶苏积累政治资本,在政治上 成熟起来;希望将来蒙恬将军能够辅佐扶苏公子,君 臣同心,使帝业永固。 经过多年的相处,扶苏和蒙恬的关系确实亲如手 足,特别投契。扶苏公子在蒙恬将军的影响下,也把 守卫边关当作人生的重要历练。他和蒙恬将军在一起 ,打击匈奴、修筑长城,任凭凌厉的朔风在脸上刻画 出粗裂的线条,任凭萧萧的边声在心中弹奏着苍凉的 悲歌。艰辛的军旅生涯,其实已经把扶苏公子打磨成 一个胸襟开阔、目光深远的堂堂男子汉了。 扶苏公子内心极度厌恶岳父李斯对皇帝无原则地 迎合附从,所以才会对蒙恬将军说出这样愤激的话语 。可是说归说,做归做,扶苏听到蒙恬将军说:“这 驰道如果修建起来,将来北疆有紧急战事,无论运输 兵员,还是运输物资,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他便不 再反对,而是积极参与,乐于出谋划策了。 蒙恬将军对官兵们说:“这驰道要从九原郡直达 甘泉,可不能像长城一样,回避峡谷、山峰、河流, 修得蜿蜒曲折,它必须笔直无碍,直通千里。所以需 要截断山脉、填塞深谷、修造路桥。修筑这两千里驰 道,可不比修建万里长城来得容易。大家必须全力以 赴。” 经过多年苦战,驰道已经修筑一千八百多里了。 蒙恬将军和扶苏公子都很高兴。 那天晚上,一轮苍凉、惨白的圆月爬上边关茫茫 的天际。虽然是炎热的夏天,可在遥远的北疆,在高 高的长城城楼上,晚风依然带着一股砭骨的清寒。蒙 恬将军在城楼上弹奏古筝。那铮铮淙淙的乐音虽然清 亮悦耳,可是在苍白微寒的月光下,在邈远空旷的边 关,那乐音却令人感觉无限苍凉,无限哀怨。扶苏公 子说:“别再弹了,我有种心碎的感觉,太悲凉了。 ”蒙恬将军停止弹奏,可是双手依然在轻轻抚弄筝弦 。 扶苏公子说:“古筝由竹簧做成,就像筑一样, 原本只有五弦,你把它换成桐木的,又改为十二弦, 已经不像筑,而像瑟了。听你弹奏起来,乐音复杂丰 富多了。我想,后世一定不会再去弹奏那五弦的竹制 古筝了,你创制的十二弦桐木古筝,一定会像你创制 的秦笔一样,流传千古。”蒙恬说:“我为秦笔写了 一部《笔经》,被人奉为制笔的准则。等这驰道修成 ,我就再写一部《古筝谱》,让这十二弦的古筝同样 流传久远。” 扶苏说:“你创制的秦笔,连丞相都用上了。父 皇命他撰写封禅书,在泰山刻石。如果没有你创制的 好笔,我想丞相的篆书也不可能写得那么神妙,独步 天下。”蒙恬将军说:“丞相的人品虽然有点让公子 不以为然,可是他的篆书确实天下无匹,他的文章堪 称当朝第一,我是望尘莫及呀!”扶苏悻悻地说:“ 也许他的《谏逐客书》和泰山石刻可以让他流芳后世 ,可是我敢断定,他的人品一定会遭受后人鄙夷。如 果有一天我当政,第一件事就是让你取代他,让他回 家含饴弄孙。”蒙恬慌忙说:“这种话,公子可不能 说。丞相是皇帝最得力的辅臣,他才华盖世,功劳不 小,声望如日中天,我可比不上他。” 扶苏公子说:“在我看来,除了文章和篆书,你 样样比他强。你的人品,你的才干,你的功勋,有谁 敢相比呢?你万里安边十多年,威震匈奴,功勋盖世 。连你的对手匈奴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匈奴说你身上 带着一颗神奇的金球。土能生金,只要你的身体不离 开大地,哪怕死了都能复活。据说有一次你出门侦察 ,遭遇匈奴突袭,因寡不敌众,秦军全部战死,你也 倒在血泊中了。匈奴敬重你,就挖了个坑,把你掩埋 了。不料刚刚筑好你的坟包,回头就看到你骑在马上 ,依然神采奕奕,威风凛凛,勒转马头,绝尘而去。 匈奴急忙挖开坟包,果然不见你的尸体。这才知道你 是打不死的神人。” 蒙恬将军哈哈大笑,说:“戎马生涯几十年,出 生入死无数次。说我死里逃生,那是真的;说我死能 复活,就只能是神话了。我也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 不死呢?只要死得其所,为国捐躯,那又有什么关系 呢?”扶苏说:“难怪国人都称你是天下第一勇士。 大秦有幸啊,有你这样儒雅的勇士。你是大秦的长城 之魂。蒙恬将军啊,你是我平生最敬重的人。” P2-10 1. 一线名师、全国畅销书作家、特级教师张若茵老师多年教学积淀的精髓。 2. 记载中华文明之路的中国版《名人传》,90位中华名人传记故事,400幅中国历史插图,通过故事阅读,了解中国人文历史,积累写作素材。 3. 全书与普通名人传记不同:在讲名人故事时精心设置 “字词采撷”“历史速读”“文化博览”“灵感偶拾”栏目,通过点拨故事内容全方位提升语文能力。 4. 双色高质印刷,海量精彩插图,特色知识点拨,令你手不释卷。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