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9.20
折扣购买: 梦与中国文化研究——“一带一路”梦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ISBN: 9787522500072
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国学馆道家分馆文字总纂”、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会长、世界道家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编著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多篇。论著先后获得省部级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有两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一部著作入选国家规划办\\\\\\\"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 谢荣增,中国正一派(升)授箓道士,高级周易研究师,世界易学文化和谐大使。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州市人大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 化中心调研部副主任,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福州市道教协会会长,福清市道教协会会长,福建省石竹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新华社福建新闻信息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易经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宗教教职人员培训中心主任,福州市于山九仙观管委会主任、住持,福清市石竹山道院管委会主任、住持, 国家4A级旅游区--福清市石竹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石竹山祈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一、梦在道教文化中的表现 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显现的影像,至于梦的形成学术界有不同的推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潜意识活动。而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各种文明中都有对梦的解释、传说并出现于梦相关的仪式、职业等。 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由于睡眠伴随着人一生,而在睡眠状态下人无法支配自己的意识,并且很难清醒地控制梦境。经历梦境的过程可能是随意的,碎片化的,模糊的,这种神秘的体验只有在梦中才能感受。正由于此,人对梦境怀有神秘感,梦境中天马行空的现象被认为有神秘的力量。 在道教看来,梦虽然是在睡眠中出现的,但并不仅仅是人在睡眠中潜意识的浮现,而对现实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暗示和关联。如果梦只是睡眠的附属品,为何梦千差万别,并且在梦境中有如此真实的感受。此外,梦境当中常常出现与现实世界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为何又恰好出现在梦中,这是令人费解的。道教承认因果论,认为事情的出现背后必有原因,梦的产生和梦的内容不仅是一种睡眠体验,同时也一定与现实世界有关联。梦中所经历的模糊内容在道教中往往具象化,赋予其价值判断并与现实事件结合起来。美梦和噩梦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同时也在冥冥中暗示了现实的生活状态或对未来发生的事件进行指示。 在道教传说中,诸多修真之人凭借梦境与神仙交流,梦境成为沟通现实与神圣领域的桥梁。梦中人神互通,神明能够对现实世界做出指示,预言人间祸福。从世俗角度看,这些神秘的梦境带有语谶的色彩,为现实世界难以解决的事情提供神明的言语,为达到某些结果提供合法性。例如,梦中遇仙而得到指示的情况在唐代道教典籍中颇为常见,唐朝李氏借梦遇天尊及太上老君等道教神仙,为李唐政权提供合法性。 梦中遇仙等这类传说广泛见于葛洪的《神仙传》以及杜光庭《道教灵验记》等有关神仙的记载当中。杜光庭《历代崇道记》中记载:“其年闰四月,帝梦混元谓帝曰: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于兴庆相见,可速迎我。帝谓宰相李林甫、牛仙客曰:朕临御海内,向三十年未尝不五更而起,具朝服,礼谒真容,为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具言上事。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萧玄裕于城西南寻访数日,忽于楼观山谷间,见有紫云现,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果得玉像老君,高三尺余,以进。其日帝在兴庆宫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言。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诸道宫观。遂大赦天下。五载,帝梦见混元言:我有灵应,寻当自至。遂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仍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改获符洞为嘉祥洞,于山下置真符县。乃令诸道置真符观。仍编入史。” 这段记述是描写唐玄宗夜梦混元的异事,唐玄宗托言自己夜梦混元对自己启示,声称与玄宗有缘,盼望相见并迎请供奉自己。神通过自言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身份,并表达自己愿意为玄宗供奉的意愿,暗示李唐为神明选择的合法统治王朝,自己愿意被玄宗供奉迎请是表明了唐王的位尊权贵,身份特殊。从史料中可知,他实是为了针对武周,重树李唐权威,以证明和祈望李唐王朝“国祚中兴”“享祚无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道教灵验记》中记载:“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前汉真人王方平、后汉真人阴长生得道升天之所。芜没既久,基址仅存。晋代高先生首为崇构。太元中姚泓再加缮饰,其后梁隋共葺,国朝继修。华阁翔虚,丹檐照日。黔、荆、蜀、梓元戎重臣,或弭棹登临,必命修葺。相国邹平、段文昌旅寓之年,邅回峡内,时因登洞,炷香稽首,祝于二真曰:苟使官达,粗脱栖迟,必有严饰之报。自是不十岁,拥旄江陵。视事之初,已注念及此。俄梦二真仙,若平生密友,引公登江渚之山,及顶,乃阴君洞门矣,二真亦不复见。翌日,施一月俸钱修观宇,一月俸为常住本钱。常俾缮完,以答灵贶矣。” 这段记述了古人遇仙的趣事,邹平和段文昌在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焚香祭拜真人升天之所,祈求能够获得通达,而后梦遇真人指引,梦想成真。在道教文化中,仙人并非不理尘世,而是与尘世保持着沟通,指引和帮助世人。神仙与人更具有平等的关系,神人可以通过梦境的形式得到沟通,人能够将自己的愿望寄托给神仙,而在梦中获得神仙的指点和帮助。通过梦境,神圣与世俗的鸿沟被打破,神的世界也不再缥缈难寻,神具有了更多的亲切感。这与道教认为的神仙可得,仙道可修的神仙观相契合。 因此,道教十分注重梦境与现世的关系,认为梦境中包含了现世的吉凶祸福。与之相关形成了有关梦境的诠释方式和禳除噩梦造成的影响。同时,历史上常出现借用神仙托梦等方式来实现政治目的的事件出现。道教的梦文化吸引着民众,在梦中遇仙的经历和体验成为道教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梦境沟通了道教中神仙与世俗世界中的联系,使人对神仙的审视掺杂了世俗的气息和视角。在道教的民间发展中,梦文化也成为道教独特的吸引信众的信仰之一。 为梦与中华文化关系研究的综合性梦文化研究著作 2018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暨“一带一路”梦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