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作者: (日)稻叶和也//中山繁信|译者:刘缵|校注:马健全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ISBN: 9787302216551

作者简介

中山繁信 (shigenobu NAKAYAMA),毕业于法政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建设工学专业,硕士学位。 经历宫脇檀建筑研究室,工学院大学teiji ITO研究室工作学习后,任工学院大学建筑学科教授(2000—2010)之职,建立了TESS计画研究所。 主要著作:《写绘意大利》《美丽风景中的居住学》《世界第一的美丽住宅设计教科书》《住居礼节》《世界慢建筑探险队》《涂手研习建筑设计》《现代境内空间的再研究》等。 稻叶和也,1938年出生。1962年,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专业毕业,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结业(建筑史专业),师从于田边泰博士、渡边保忠博士。参加早稻田大学古埃及调查(1969-1975)。历任早稻田大学产业技术专修学校讲师、文化学院讲师。现任东海大学副教授。著作有《建筑大辞典》(合著)、《建筑学便览》(合著)等。

内容简介

上古时代原本指没有文献记录的时代,日本国内 一般指旧石器时代和绳文时代,称为 “先史时代” ,而将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称为“原史时代”。不过 在本书中,上古时代包 括了旧石器、绳文、弥生、 古坟四个时代。 日本列岛上可确认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3 万年乃至10万年前。约 3.4万年前,从中国华北地区 传入的小刀型石器,在日本列岛普及开来;后来在约 2万年前 ,由西伯利亚传 入的细石刀片石器,则主 要在东日本传开。后来小刀型石器率先消失。 约1.2 万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 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 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 以外,全岛进入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开始于距今约1.2万年前,分为草创期 、早期、前期、中期、 后期、晚期。 对这一时代的 考古发掘中,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有近似草绳 花纹的 图案,故称为 绳文时代。这个时候的人们制 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 分住在 竖穴式 住居里,通过狩猎、渔捞、采集植物等生活 ,使用弓箭、打制石器、磨制 石器、骨角器等等。 绳文时代后期到晚期,人们开始间或种植水稻。 由此开始进入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由东京都文京区 弥生町发现的弥生式陶器而得名。这个时代中,以稻 作为中心形成的农耕社会,由北九州而始,迅速蔓延 至日 本各地。 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 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 鲜的移民的影 响。中期以后灌 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 及, 石器基本消 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 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 工。通过交 易 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 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 ,仍处在绳文 文化阶段。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的 时代,从公元:300年 开始,迄于公元 600年,因当 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古坟的分布基本 上遍及本 州岛南部,以奈 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 ,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 式 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式古坟最具代表性 ,坟的周围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 ,这些筒状土制 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为“埴轮”。建筑这些坟墓 需要花费大笔金钱, 只有少数的统治 阶级能够负担 。目前共发现71座。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 物品, 到了后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从8世纪初开 始,火葬流行,古坟逐 渐式微,并开 启了佛教建筑 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 也于此 时相继编成,从 而进入日本的有丰富历史记 录的所谓“历史时代”。 日本国土由被称为“日本列岛”的许多岛屿构成 ,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其数量 达到4000多个。 从列岛北端南袭的寒流,与从南方北上的暖流在日本 海和 太平洋汇合, 对气候风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因此,当北部的人们不得不过着一年中有半年冰雪封 冻日子的时候,南方的岛屿上却是四季常夏。日本人 的住居,便与所在地区 的风土有着密 切的关系。 不过,日本最终成为现在的列岛并形成这样的气 候风土,大致是公元 前1万年的事 情。在那之前, 大地被冰川覆盖,岛屿也与亚洲大陆相接,古诺曼象 与猛犸象生生不息。 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生活在 亚洲大陆上的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追逐着这些动物,来 到了现 在的日本国土,只是迄今我们还无法确证。 但是,远在公元前1万年的旧石 器时代,日本 各地 就已有人类活动,这一点已经渐渐明确了。总有一天 ,我们会弄清他 们与亚洲大陆上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 关系。 日本人的祖先比较清楚地将他们的生活情况存留 下来,是从绳文时代 开始的。他们住 在竖穴式房屋 里,制作陶器,也使用石器以外的工具,靠狩猎打渔 、采集 植物过活。与冰川时代不同,他们生活在气 候温暖、海洋围绕、有很多丘陵与河川的岛屿 上, 小动物、鱼 类、贝类之类的食物也无匮乏之忧。特 别是在关东地区以西的西日本,常绿阔叶林郁郁葱 葱,橡树、栎树、米槠等的果实,葛、蕨等根茎类植 物极为丰富。从采集这些植物开始, 不久人们就通 过烧荒,开始种植薯类等根菜类植物和谷子、稗子等 杂粮。 原始农耕就这样 出现了。据说,这样的常绿 阔叶林分布在从中国长江以南直到尼泊尔的广大山区 ,这些地区的饮食、习俗等方面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弥生时代,水稻的种植技术从中国南方传到日本 ,稻作于是快速成为农耕的中心。这也是因为有了绳 文时代的原始农耕文化作为基础的缘故。大米的生产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也改变了人们的整个生活。 人们开始建立村落,而集中居住也使得稻 田耕种成 为有组织的行动。不久,一些小村落合并为大的村庄 ,并进一步在各地形成了“ 国”。 到了古坟时代,农业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甚至能 把统治国家的首领葬入巨大的坟墓。居住方面也不只 是以往的竖穴式房屋,人们还建起了干阑式(高床式 )建筑和高仓;住居也不再仅仅是起居之所,而在一 定意义上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