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陈伯齐

建筑家陈伯齐
作者: 潘小娴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建筑家陈伯齐
ISBN: 978756233777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3】公偿相助,跃出偏僻乡村 台山汶村是广东著名的华侨之乡,相对来说,很多家庭都生活得 比较富裕。虽然陈伯齐也出生于侨工家庭,但他家的日子与那些富裕 家庭一比,就显得紧巴很多了。有时候,就算要买学习用品,家里都 会经常支不出多余的钱来。 陈伯齐也能体贴父母的不易,他平常一直很节俭。只要是父亲给 他的钱,他从来没买过任何零食吃,全都拿去买学习用品,或买颜料 来画画。但是当颜料用完后,太想画画的他,实在难忍不能画画的痛 苦,所以,就会老吵着父母给他钱,买颜料来画画。“陈伯齐的父母 手头拮据,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颜料。每当这时候,陈伯齐就会 放声大哭,甚至哭个不停。有时候,父母被他哭得烦了,就把他赶出 去,然后把大门关上,不让他进屋来。”陈伯齐的堂侄陈友沃说: “像这种因为想买颜料而哭闹,直至被父母关在门外的事情,在陈伯 齐九岁前后,发生过好多次呢。” 虽然陈伯齐的父母在购买颜料等学习用品方面没有办法完全满足 陈伯齐的要求,陈伯齐偶尔也会埋怨父母,但更多的时候,他更能理 解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所倾注的期盼之心。陈友沃说:“当时,陈伯齐 的父亲在教育陈伯齐的时候,就经常对陈伯齐说下面三句话:将来考 大学,如果只考到全村第三名,就要全部自己掏钱读书,我们家穷, 是没钱给你读大学的;如果考到全村第二名,宗族会出一半钱,剩下 的一半也得我们自己出,我们家穷,也一样很难供你去读大学;你一 定要考到全村第一名,读书经费全部由宗族出,自己不用掏钱了,你 才有机会去读大学。” 对于父亲经常讲的这三句话,陈伯齐一直铭记在心。他知道自己 家里穷,要想有机会继续读书,就唯有努力学习,年年考取第一名。 “考第一名”成为激励他读书的最实际的座右铭。 父亲教育陈伯齐的三句话,看似很简单。其实,这在中国农村, 一直是很普遍的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勤耕苦读,光宗耀 祖——任何人只要能读好书,就能得到整个村庄、整个宗族的尊重和 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精神上的,而且还有物质上的。据陈英钦 先生编著的《汶村古城》一书记载,汶村陈姓宗族一直保持着一种 “公偿”制度。即:一、汶村地处沿海地区,咸围滩涂的收入归宗族 共有;二、汶村耕地面积广阔,佃农每年交给宗族的租金不少;三、 汶村传统的圩日较多,市场铺位的税收也较多;四、家家养猪,猪屎 肥料承包,也作为公共收入。所有这些,统称“公偿”,用于宗族内 一切公益事业的开销,其中就包括学生在村内读书的一切费用。外出 求学,则可能按陈伯齐父亲教育儿子时所说的标准执行。 陈伯齐读书勤奋,成绩骄人。陈伯齐的学习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堂侄陈友沃下面说的这番话,就是最好的印证:“陈伯齐的小学老师 陈华俊,曾经多次对陈伯齐的父母说——陈伯齐这个孩子实在是太优 秀了,他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你们家就算是卖田卖地,也一定要 供他读书才行啊。” 陈伯齐年年考全村第一,他的优秀,汶村族人全都看在眼里。对 他们而言,陈伯齐这个孩子,绝对是读书的好材料,是汶村未来的希 望,他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孩子,同时也是全村人的孩子;陈伯齐这个 孩子没钱读书的问题,就等于是全村人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于 是,宗族一致决定全力支持陈伯齐读书。按照汶村老人们流传的说 法,陈伯齐外出读书时,宗族给予的支持力度是十分巨大的:一共给 了他两大箩筐的银元! 正是在宗族“公偿”制度的鼎力相助下,陈伯齐才有可能一举跃 出当时还较为偏僻的乡村——汶村,走到省城广州,甚至远赴日本、 德国求学。 “举全村之力”,育杰出英才。陈伯齐先生的成才历程,确实是 中国传统文化重文助学的优良习俗的生动体现。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