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作者: 俞筱尧//沈芝盈|责编:张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60
折扣购买: 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ISBN: 97871011539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引言 二千七百多年前,即公 元前770年,周平王继位, 为了避免犬戎等异族的威胁 ,将都城从西部的镐京(今 陕西西安西南)迁到东部的 洛邑(今河南洛阳),到公 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前 后后五百几十年,史称东周 ,又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同寻 常的年代。在这段历史时期 ,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 “战国七雄”。各诸侯国之间 相互攻战,尤其在战国时期 ,兼并战争频繁。在生产方 面,铁制农具和牛耕较广泛 使用,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 和提高,土地私有和自由买 卖逐渐合法化,行政区划也 发生历史性的改革,水利工 程和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十 分突出。我们知道,社会思 想观念依存于社会经济基础 ,为物质条件所决定,但又 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 对社会变革产生作用。由于 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越来 越激烈,旧的一套思想观念 逐渐不适应了,新的也还不 是很成熟或不习惯。有些人 认为“正统”的西周乃至夏、 商、周三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表现出万般无奈和痛 惜的心态。但是,也有一些 思想家和学者渐渐适应乃至 领先于这个时代,开始办学 、讲学,培养了大批有用的 人才。在意识形态上,出现 了民贵君轻、天下为公等思 想学说。一些有远见、有作 为的政治家还提出并实行了 富民强国和依法治国的政治 理念。产生了儒、墨、道、 名、兵、法等著名的学派, 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的参与下. 各国相继经历了一场前所未 有的十分广泛而又深刻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