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150.00
折扣价: 102.00
折扣购买: 脑性瘫痪:实用康复指南
ISBN: 9787523604465
肖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学科主任。2004.62005.5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 Munich MarxPlanckInstitute 神经生物研究所做神经免疫课题研究。现任中国康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医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重庆市康复学会理事长,重庆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科技部重点专项评审专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癫痫杂志》编委,《儿科药学杂志》常务编委。
根据欧洲脑性瘫痪监测(Surveilla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Europe,SCPE)组织的分类,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偏瘫形式被归类为偏侧痉挛型脑性瘫痪(unilateral spastic cerebral palsy,USCP)。在各种类型的儿童脑性瘫痪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占脑性瘫痪患儿总数的30%(Stanley 等,2000;SCPE,2000), 并且该数据并未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显著的变化(Kr?geloh_x005fMann 和 Cans,2009)。虽然这些患儿通常能够达到良好的独立生活水平,但这种形式的脑性瘫痪存在许多姿势动力学问题,并且患儿习惯自发使用未受影响的健侧手,从而导致双手运动协调障碍。 此外,许多研究报道表明,USCP 患儿存在感觉障碍,导致其上肢在立体感知、本体感觉和触觉辨别方面受到限制(Wingert 等,2008;Riquelme 和Montoya,2010 年)(见第 9 章和第 13 章)。偏瘫可以是先天性的,由产前或围产期损伤 引起;也可以是后天性的,继发于生后一年内发生的损伤。得益于磁共振及其相关分类系统的应用,我们可以识别损伤的位置、大小和时间,更好地关注到损伤的类型和程度(Niemann,2001;Himmelmann 等,2016)。基于这些标准,Cioni等于 1999 年提出了偏瘫形式的四种分类。 由神经发育治疗领域资深认证培训师联袂编撰,汇集著者临床治疗脑性瘫痪 50 年的经验总结。本书主要阐释年幼脑性瘫痪患者的相关问题,一些持续至青少年期的问题也一并进行说明。患儿始终是康复项目的核心,家庭成员作为康复小组的成员应全程积极参与。为了便于指导治疗师根据患儿个体的功能潜力、需求及发育阶段选择治疗方案,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和科学证据,在本书的前几章各分析了一个脑性瘫痪的病理类型和相应的治疗目标。本书还尤其关注旨在改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感觉运动活动和上肢功能性使用的相关内容。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