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这个国家的新匠人(精)/百匠悦读
ISBN: 9787505740310
周华诚,作家,影像记录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文创品牌“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浙江省作协“新荷人才”实力作家。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一饭一世界》《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等,中短篇小说集《我有一座城》《没人知道你在寻找什么》,影像书《小世界》《爱比技巧*重要》等十余种,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阿拉伯文。作品《父亲的水稻田》入选黄山**摄影节。新作品《*木滋味》《造物之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
壹 我叫李晶。 我是从戏曲开始,慢慢接触到团扇的。我是85后 ,像我这一辈的,或*小一点的年轻人,其实很多人 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并不多。我也是从高中才开始接触 到这些。 有**看电视,偶然地听到一段唱腔特别美妙。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京剧《锁麟囊·春秋亭》里的几 句:“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 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我一下就被迷住了,如痴如醉。我还清晰地记得 ,那是一个旦角,穿了一身的红,特别美。从那时候 开始,我有意识地去找一些戏曲来听,越来越喜欢, 就好像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园林里,曲径通幽, 移步换景,渐入百花深处。 我到杭州上大学,专业是工商管理,但我特别喜 欢戏曲。大学里开设有京剧培训班,我就特别积极地 报了名,上课**天,我整整提前一小时就到了。每 堂课我都听得特别认真,虽然不一定唱得有多好,至 少是**投入。 就这样,我有幸跟随浙江京剧团的叶盛华老师学 戏,唱旦角,算是能慢慢地领悟到戏曲之美,还有它 所带给人的精神享*。此外,跟戏曲相关的道具,比 如戏服、扇子、点翠等等,保留了很多传统工艺,也 让我觉得特别美。 读研究生,我选择了设计专业,有*多机会学习 戏曲。跟戏曲相关的东西,我都特别留意,武术、舞 蹈、音乐、诗词、道具、服饰……戏曲是我通向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它其实跟很多艺术是相通的, 如果不了解,就很难深入领略到它的美。就这样,我 开始涉猎得广一些、深一些。 比如说,旦角演员戴的头面,有一种是点翠。慢 慢深入接触,知道还可以用鸟的羽毛制成,还能做得 如此美丽,很神奇。 所以后来我研究生时做的毕业论文,也是选择了 一个跟戏曲相关的题目,《论海派京剧服饰的特征》 。 贰 说到团扇,其实也是**中国的东西。 在10年前,搞收藏的人玩团扇的还不多。似乎觉 得它只是古代人*常生活用具。其实它也是文化的载 体,古人就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 我们现在看古人的仕女图,经常可以发现她们袅 袅娜娜地行走在后花园,花前月下,书房琴侧,手上 执一柄团扇,平添了许多的含蓄婀娜之美。 我因为爱好戏曲,就开始留意和收藏相关的道具 ,有的点翠、银件什么的,万一能在收藏品市场上碰 到,我一定会尽量买下。那时还是学生,生活费又不 宽裕,记得有一次,我花了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人手 了一件点翠。那是我收藏的**件东西。 读研的时候,很意外地,我得到一柄有些年头的 老团扇。很可惜的是,那把工艺很上乘的清代团扇, 扇面缺损了。 我就去找人,决定用缂丝的扇面来修复。找来找 去,很难,会缂丝工艺的人很少。 搞收藏,一旦入迷就很难自拔。我省吃俭用,把 钱大多都花在收藏老物件上了。点翠、老绣片、银器 、扇子都有一些。可是面对一些品相不是太好的东西 ,比如一把破损的扇子,我特别想把它修复起来。修 不好,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 那就自己想办法喽。我动了心思,自己去学修复 老扇子。 扇子里头学问也真不少,比如那把破损的团扇, 我就想用缂丝扇面来修复。缂丝,现在已经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了,找遍全国,也没有几个老师傅会做。辉 煌的时候,它是皇家贵族用的东西。 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一般锦的织 法皆为“通经通纬”法,而缂丝的织法,是“通经断 纬”。这种工艺形成的花纹边界,看起来好像是雕琢 镂刻的效果,双面有立体感,特别精美。 另外,这种织法很复杂,也耗工时,每换一种颜 色就必须另用一只小梭,织成一幅作品,需要变换数 以万计的梭子。所以,古代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 说法,也确实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我一心想要用缂丝工艺修复这柄老团扇,找到了 老艺人,深入了解过后,*多的想法也慢慢在我心里 形成了。 P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