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教程习题解析(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基础化学教程习题解析(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 编者:解从霞//许泳吉//高洪涛//傅洵|责编:陈雅娴//杨向萍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基础化学教程习题解析(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ISBN: 978703069213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内容提要
  本章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引人系统讲述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的轨道,重点是建立正确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该领域的基本术语,牢记基本公式的使用条件,并逐渐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
  1. 几个热力学常用术语
  体系,环境,过程,途径,封闭体系;状态,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能,焓,热化学;反应进度。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U=Q+W.其中AU是体系热力学能改变量,Q与W的正、负号代表能量传递的方向;Q>0,表示体系从环境中吸热;W>0,表示环境对体系做功。反之亦然。
  3. 热化学
  1)恒容热效应(Qv= 0U)
  应用条件:封闭体系,体系对环境不做非体积功,体积恒定。
  2)恒压热效应(Q,-0H)
  应用条件:封闭体系,体系对环境不做非体积功,压力恒定。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发生变化的反应,pΔV不能忽略,此时
  ΔH=ΔU+PΔV=ΔU+ΔnRT
  其中Δn=∑n(气体生成物)-∑n(气体反应物)。该式两边的量纲均为J或kJ。
  应用于化学反应体系:当反应进度ξ=1mol时
  ΔrHm=ΔrUm+PΔV=ΔUm+ΔvRT
  该式两边的量纲均为J mol-1或kJ mol-1。
  若反应在标准压力(100kPa)和指定温度下进行,则表示为ΔrHm,称为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对于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反应,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式ΔH=ΔU+pΔV中,pΔV与ΔU和ΔH相比可忽略不计,则ΔH=ΔU,Qp=Qv。
  3)反应焓变的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1 用赫斯定律计算:-个化学反应若满足恒容无非体积功或恒压无非体积功的条件,则反应无论经过怎样不同的具体步骤,其总反应热效应数值相同。
  方法2 用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计算:
  对任一化学反应
  或
  定义规定,在指定温度下,指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指定单质多为常温下最稳定的单质,但指定单质有时不是最稳定单质,如Sn的指定单质是白锡而不是最稳定的灰锡,磷的指定单质是白磷而不是黑磷。说明灰锡比白锡稳定。
  方法3 用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计算:在标准压力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记为ΔcHm。热力学规定,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是指:碳→CO2(g),氢→H2O(I),氮→N2(g),硫→SO2(g)。
  或
  强调指出: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ΔrHm的正、负号,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系数及物态。
  1.2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2.1 思考题
  1. 区别下列概念。
  (1)标准状况与标准状态。
  (2)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
  解:(1)标准状况是指气体在273. 15 K和100 kPa(或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理想气体状态。
  气体的标准状态(简称标准态)是在指定温度和标准压力100kPa(p)下的纯气体的状态;液体、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纯固体状态。对溶液中各溶质组分的标准态,规定为标准压力下各溶质组分浓度均为c=1 mol L-1(标准浓度)的理想溶液,并规定ΔfHm(H+,aq)=0。溶剂的标准态则规定为标准压力下的纯溶剂。
  (2)对某-化学方程式,式中各物质的系数(n,量纲为mol)与化学计最数(u,量纲为1)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均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2. 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Z物体大。
  (3)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4)同一体系:a. 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 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5)体系从始态到终态,若恒温变化,则表示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
  (6)Q和w都不是状态函数,故Q+W也与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