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35.80
折扣价: 16.20
折扣购买: 乡土中国(价值典藏版2.0)(精)/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ISBN: 9787100165426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师从社会人类学巨擘马林诺夫斯基,深入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并于1981年获得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代表作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
第三章 再论文字下乡 导读:乡村中的人,生活保持着相对的不变, 日复一日。他们仅仅凭着对周遭环境的熟悉,靠着 语言就能生活,不太需要文字。既然乡村中的人“ 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那么 文字是否有下乡的必要呢? 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 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问和时 间的阻隔的情境里。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 隔的一点说了些话。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 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一层意 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呢?在 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 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 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让我先从前 一方面说起。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 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 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 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 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 ,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 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 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 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 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 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 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 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 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 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 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 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 ,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 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 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 ”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 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 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 剪断时间,像是水流,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 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 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 “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 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 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 了解中国基层的社会学入门书籍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费孝通早年社会学研究的结晶。书中的论述逻辑缜密,费孝通一环扣一环地向广大读者梳理了中国基层的全貌,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中国基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学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并为国际所认可。 费孝通从宏观上立论,在微观上解读,将“乡土中国”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之久,但书中深刻的思想依然在显露锋芒,给人以启迪。 本丛书大家名译(作),品质卓越, 突出典藏价值,无论从内容到装帧设计,均高品质呈现。 内容上选取著名作家作品及翻译家经典译作,完美呈现文学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核心。理念上此套丛书以“价值阅读”为导向,开启全新的名著新阅读模式,旨在让名著阅读更贴近人生成长,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内容编排上,将“价值阅读”这一核心理念,全方位的贯穿在书的各个环节:品质关键词、重点段落哲理启示、哲理名言摘录记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作品的理解,书中还设置了无障碍阅读、人物关系表等基础板块。在装帧设计上,选取绿色环保瑞典进口纸印刷,极具典藏价值。 本丛书还得到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极力推荐,百余位教育专家、省市教研员审定,百余位文学家以及著名评论家对该丛书给予厚望并为之寄语,百余家大众媒体争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