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鉴赏+朗诵学生读本)

诗词鉴赏(鉴赏+朗诵学生读本)
作者: 公木
出版社: 长春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诗词鉴赏(鉴赏+朗诵学生读本)
ISBN: 97875445013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首中调,仅仅60个字,概述了一个多月的征程 :发自闽西,跃过汀江,席卷全赣,直捣湘鄂。健笔 豪情,意气纵横。《蝶恋花》历来多用以写别绪离愁 ,咏风月杨柳;毛泽东此词,气象如此宏大,意境如 此雄伟,其可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上片,“六月天兵征腐恶”,开门见山,矗然飞 峙。于己则特书“天兵”,堂堂正正,威棱震慑;于 敌则斥作“腐恶”,肮肮脏脏,丑类可鄙。中间贯以 “征”字,真像雷公打豆腐,力逾万钧。每个字下得 都经过掂量,铢(zhu)两悉称,精确不移。随后申述 “征腐恶”的具体内容,便是“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万丈长缨,化用终军请缨故事,缨长而至万丈, 说明了红军军容的壮盛,力量的强大;鲲鹏,庞然大 物,指敌酋,这个形象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已是酝酿成 熟的了。此处用它。不是长敌人的威风,而是写红军 “擒贼先擒王”的雄心大志,上有“万丈长缨”,下 又着一“缚”字,便把这个怪物管辖住了。《清平乐 ·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彼此字面正同,设意亦近;但风调韵味却又各擅胜境 :于彼是故用设问,语势流宕;于此则斩钉截铁。口 气决绝。这运笔的变化,并不仅是一种遣词造句的功 夫:在彼是用作结句,推宕有味,才能启人深思,引 人人胜;在此乃用作起句,明确肯定,才能唤出下文 ,振起全篇。而更重要的,在语言运用上要作这样不 同的巧安排,还是由两词所反映的不同的生活现实所 决定:《清平乐》写于长征途中,“何时缚住苍龙? ”正是表现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蝶恋花》成于进 军之际,“要把鲲鹏缚”,正是表现直捣湘鄂的胜利 信心。运笔的变化,奥秘就在这里。当然,要使内容 与形式,情绪与语言,色调气氛,达到这样谐调,又 似全不经意,漫无绳墨,不露一丝斧凿痕,如果不是 大手笔,不是经过含英咀华的修养,是决难办到的。 上面两句。是从诗人置身于其中的红军主力这一方面 说的,紧接“赣水”二句,换笔另写,兼及“偏师” ,便概括反映了全局。这是事实,也使诗情增加流动 回荡之势。一个“红”字,绘形绘色,如火如荼,象 征意味,无限丰富:“红一角”,又是多么清新绚丽 ,令人神往。最后点出“黄公略”的英名,备感战友 亲切之情,亦见战略依倚之重。在布局谋篇上,上片 以“偏师”句收结,更显示了诗人又身兼伟大统帅的 气度从容,胸怀广阔,而突现了“走云连风”的意境 。 下片,“百万工农齐踊跃”,绾合主力与偏师, 也可以包括响应红军,支援红军的广大劳动人民。“ 齐踊跃”,活画出士气昂扬、群情振奋的热烈场面。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只一句就勾勒出整个革命 形势,而且写出它的迅猛发展,“席卷”、“直捣” ,一气连贯而下,锐不可当,凌厉无前,传写红军的 声势,真是神情毕肖。结语“国际悲歌”二句,以革 命歌声的风暴,象征革命烽火的风暴,歌声震天,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