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寻常人养平常心(修订版)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修订版)
作者: 编者:安忆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0.8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修订版)
ISBN: 97875113229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有一种自我陶醉与自我折磨就是太在意外界对自 己的荣辱。所谓的宠辱,在很多时候是心灵对外界错 误的感应。我们对外界的正确感应应当是取决于你的 承受能力——不但能够重重地托起还可以轻轻地放下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 云卷云舒。这是《幽窗小记》中的一副著名的对联。 “看庭前”单这三字,就有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 春夏与秋冬。“望天空”3字又显示出作者不与他人 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显示出其广阔的眼光。“云卷 云舒”则表现出其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寥寥数语的 一副对联,蕴涵着对名对利、对事对物的深刻人生道 理与态度。宠辱不惊,得之不喜;去留无意,失之不 忧,如果具有平和的心境,自然就能够如此从事了。 “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即北宋著名政治家范 仲淹。他一生始终遵循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即使在他被谪居邓州之时, 也能“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这是如何广阔的胸怀啊!自尊自强、淡泊名利、洒 脱机智这就是我们可以从范老夫子的话中读出的意味 ,窥见的人格魅力。 弱点或是失败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沮丧,甚至是 消极的情绪。一个个外物的离开,会引得我们陷入失 败、失利、失望……这会使得我们难以做到不以己悲 。东西没有了,只是一个事实而已,不能说明太多。 而我们要继续生活,要继续向前走。 一门人类生活当中的艺术就是宠辱不惊,这更是 一种明智的处世智慧。生活当中有荣有辱,有褒有贬 ,有毁有誉,这都不足为奇,因为是人生的寻常际遇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君子之所以能够如此, 就在于辱亦坦然、宠亦坦然,豁达大度,凡事一笑置 之。“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得人宠信时勿轻狂, 受人侮辱时切忌激愤。如此清醒地生活,才能达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从容地面对生活 和事业的种种考验与磨难,这是实现人生理想中必要 的经历。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有所成就的人多具 有“宠辱不惊”的可贵品格。 美国的实业家菲尔德在19世纪的中叶,率领他的 船员和工程师们,利用海底电缆将“欧美两个大陆链 接起来”。菲尔德因此成为美国最光荣、最受尊敬的 英雄,并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 由于技术故障,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中断,顷 刻之间菲尔德又成为众矢之的,从人们的赞词颂语中 到愤怒的谩骂指责。面对如此悬殊的宠辱逆差,菲尔 德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泰然自若地面对 每天的生活。 宠也自然,辱也自在,在经过6年努力后,海底 的电缆最终成功地链接了欧关大陆。菲尔德正是因其 勇往直前,才获得否极泰来的结果。 不必因上司的一个脸色“口将言而嗫嚅”;也不 要因老板的一个眼神“足将进而趑趄”,我们不必把 别人的态度太当作一回事。因失宠于某人而自暴自弃 ,或是受辱于人而自怨自艾,其实这是自己目光太短 浅,其实是胸怀太狭隘,如若做出过激的极端的举动 更是愚行。为人处世,放得下、想得开、拿得起,人 的精神天地才能够开阔浩渺、生机勃发、气象万千、 情趣盎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出生为人,不可避免的 遭遇得失、荣辱、坎坷曲折、艰难困苦。如果没有心 静如水的定力,总是患得患失、心生浮躁,因为得到 了一些物质的财富就欢天喜地;因为失去一些东西就 痛哭流涕,情绪一落千丈,那该如何感受到生命的乐 趣?恐怕人生的大半都会在悲观的心情中吧。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的人生, 这个人的人生就是不懂得节欲、“心为形所累”的悲 剧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中国传统文 化思想的高境界。如果你的欲望变大,那么生活的压 力自然就会随之增大。因此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分 轻松与洒脱。 …… P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