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ISBN: 9787504485182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 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 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爵等柱状足或 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 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 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 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 的形状继承二里头文化 式样,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觚、尊、瓿、 鲁等圈足器皆有0形大 孔,相当于二里岗上层的器,蕾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 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物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 封顶袋足盂,后侧有一大鉴可执。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 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 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 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 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岗上 层尊晷等器肩上已有高 浮雕的物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动物纹都不以 雷纹为主,是这一时期 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形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犷 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 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 晷上的黾形是文字,实 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3.西周青铜器 (1)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大体 继承了商代后期的风格,两个时期紧紧衔接,虽然是 继承的一个客观因素, 但更主要的是周灭商后,对从商和附属于商的方国俘 虏来的手工业奴隶非常 重视,比如《尚书·酒诰》说:“又惟殷之迪诸臣惟 工乃缅于酒,毋庸杀之, 姑惟教之。”这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这表明了周人 主要利用商手工业奴隶来 为自己生产,自然在青铜手工业上也不会例外,这样 就改变了周人原来青铜 手工业基础薄弱的状态,促使青铜制造业蓬勃发展。 当时的青铜手工业仍由 奴隶主贵族垄断,作坊内设有工官,管理和监督奴隶 工匠劳动。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虽然继承了商代特点,变化 不大,但在某些方面也 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从总的特点看,与商后期一样,西周前期的器物 仍有着厚重庄严的作风。 在铜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商代。器物的种类,食器主 要有鼎、毁、庸瓦,鬲与 豆少见,尤其是后者更稀少,酒器有爵、角、辈,觚 、觯、尊、鸟兽尊、卣、 壶、方彝、兕觥、勺等,爵、觚、方彝、兕觥等数量 较商代大为减少,这可 能与商末酗酒、周初禁酒有关;水器主要有盘;杂器 有桎禁;钟代替了铙, 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和长安张家坡出土有3个一组的编 钟,均为甬钟,钲间无 铭;兵器有周特有的武器勾戟,非常盛行,剑开始出 现;车马器新出现了辖、 銮铃、伏兔等;工具有铲。 在组合上,商代的爵、觚的组合,逐渐被爵、觯 和鼎的组合所代替。这 一时期出现了3个以上大小相次的列鼎组合形式,鼎 制的改变,意味着礼制 的加强。 在形制上,三足器鼎、觑口沿有二直耳,柱足与 兽形足并存;腹稍变浅, 最典型的莫过于成王时代的师旅鼎了。成康时代鼎的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腹 下垂,最大腹径在下部,如康王时代的大盂鼎。鼎下 腹的这种特点,在同时 期的卣、尊等物的腹上也有表现。有的圆形鼎,例如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在 圜底下面置盘,作为加热燃炭用。还有口呈三角形的 鼎,也有带有腹耳的方 鼎。二耳或四耳带方座卣,兽耳常常耸出器口,二耳 的如利簋,四耳的如大 丰卣。还有腹耳平盖鼎、腹外 鼓方彝、高领鬲、四足觑、四 足盂、方形圆口尊、有錾尊以 及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的两件 筒形卣、细高形腹微鼓的贯耳 壶、盖两侧有长角上翘的卣、 有双耳的盘等等,大多是这一 时期出现的器形。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