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异类群落/青少年科学博物馆丛书
ISBN: 9787212057732
什么是“野人” 3000年以来的历史记载至最近为止,已经有很多 关于“野人”、 “毛人”和“山鬼”等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 样的结论:这种动 物是直立的、两足走路的,颈部是灵活转动的,前肢 是挥动自如的,头 上和身上是披毛的,腹部的毛是短而少的,牙齿排列 是像人而没有明显 獠牙的。这种动物确实被传说,被看见过,还打过人 、吃过人,被汽车 逼到崖边而被人围堵过。 新近,周国兴研究员则认为,“既然是人,它必 然具有人类的某些 特征,比如直立行走,有自己的语言,会使用和制造 生产工具等。而 且,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个体,而应是个群 体。从理论上说, 野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上的群体,这 个意义上的野人, 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如果讲是存在某种未知的动物, 甚至是人形动物的 话,那存在的可能性只有5%,95%的可能性是不存 在的。我的这个判 断跟一个美国科学家不谋而合。” 那么,在人们心目中,这种动物又是什么呢?古 今中外的研究者, 他们的看法是不是一致呢? 在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故事,中 国亦不例外。除 古代典籍及地方杂志中有关“野人”的记载外,在现 实生活中也不时 能听到目击或遭遇“野人”的消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野人”曾经是人类社会的成员 。由于某种原因 流落在大自然里,因为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人性逐 渐泯灭,成为如同 “野兽般的生物”。当他们返回到人类社会后,颇难 恢复其人性,这就 是所谓的“野人”,即野化了的人。法国大革命时期 ,有位猎人在阿威 龙地区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位约17岁的少年。这个从 小被遗弃在森林 里的孩子被发现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孩子”,经过 20多年的驯化训 练,才失尽他的动物行为。以后,所谓的“狼孩”、 “豹孩”和“猴孩” 等一度为动物哺育的小孩,都被称作“野人”。 对于什么是“野人”,科学上尚另有一种说法, 认为“野人”是原 始人的残存代表,即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 而残存下来的群 体。如前苏联的有些学者将流传在蒙古和高加索一带 的“阿尔玛斯野 人”看作是石器时代的尼安德特人。 然而,现在所称的“野人”含义却颇为混杂,几 乎所有那些尚未 被科学搞清楚的“人形动物”都被称为“野人”。即 使现在已知的一些 人形动物,在它们尚未被科学搞清楚之前,也曾被称 为“野人”,如亚 洲的猩猩,甚至藏匿在原始丛林中某些非常落后的野 化民族,在他们被 发现之初,都曾被称为“野人”。现在我们在各种媒 体上所看到的有关 “野人”的传闻,并非指严格科学意义上的“野人” ,而是一类科学上 有待探清的未知“人形动物”,这也是现在对“野人 ”比较流行和直观 的解释。 1953年,新西兰探险家希拉里成功地登上珠穆郎 玛峰后,喜马拉 雅山区存在“雪人”的传闻开始出现在当时的报刊上 。在众多的“雪 人”消息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列宁格勒大学与乌兹别 克科学院联合考察 队的水文队队长普罗宁于1957年8月两次见到“浑身 披覆毛发的类人 动物”。消息披露后,帕米尔地区是否也有“雪人” 出没引起了争议。 前苏联科学院为此组织了一个“雪人问题专门委 员会”负责收集 有关“雪人”的情报,同时还派遣一支考察队前往帕 米尔进行调查。 此时,我国电影摄影师白辛在报上发表文章,宣称他 在新疆帕米尔的慕 士塔格冰山拍片时,偶然碰见两个莫名其妙的人在雪 峰上行走,给他留 下的印象与普罗宁所见到的“驼背”、“身材不高” 等特征颇为相似, 意即他也碰见了“雪人”。我国学者开始在报上展开 讨论,认为所谓 “雪人”很可能是喜马拉雅棕熊,但不排除喜马拉雅 山区生存着一种特 殊灵长类动物的可能性。 1959年1月,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致函前苏联科 学院有关人士称: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内增设一个人类学 研究室,负责进行 雪人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雪人问题的负责人是裴文 中教授。”当时我 国正组织首次攀登珠穆郎玛峰的活动,便将“雪人” 列为考察内容之 一。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与登山队于 1959年5~7月间在 珠穆郎玛峰最大的河谷——扎卡曲河谷进行了考察, 但没有什么重要发 现,只是在珠穆郎玛峰东南部的卡玛河附近获得一根 长达16厘米、据 说是“雪人”的毛发。后经化验检查,表明此毛与牦 牛、猩猩、猴子 及棕熊的毛发均不相似,但也无法证明它是“野人” 的。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化局局长约乐瓦 斯曾在1995年抓 获一个名叫“卡桑·恰卡尔贝拉莫尔”(意为“砸铁 锅的人”)的“野 人”,据约乐瓦斯的描述,那“野人”原来是一个流 落在外野化了 的人! 20世纪60年代初,从中国西部边陲云南省传来在 西双版纳的原始 密林中发生两起遭遇“野人”的消息。其一是1960年 11月在修建励腊 至勐棒的公路时,架桥队队长和班长发现两个“野人 ”,他们向“野 人”射击,一个被击伤后逃走,一个被击毙。他们拖 回“野人”尸体, 原想美餐一顿,但见到“野人”与人竟如此相像,以 致战士们不敢食 用。第二件是1961年2月底,一位励腊县小学教员夜 晚去当地密林里 打猎时,碰到了“野人”母子,因恐惧该教员没敢放 枪就仓惶而逃。 云南思茅地区文教局将这两件事上报了省文化局,同 时与中科院西南分 院动物研究所取得联系。该所所长根据报告分析,认 为“野人”情况 与长臂猿相仿,但因没有实地调查难于确定。 20世纪80年代,云南西南边境的沧源和西盟等地 不断传来猎取到 佤语叫“古”的“野人”,但这些“古”都是有尾巴 的。其中包括有 1980年春节勐来公社一位佤族小学教员猎获的一头高 约2.2米的 “古”,他保存了“古”的一只左脚掌,1982年在班 岩公社猎获的 “古”的头骨标本。这两件实物曾被鉴定为“合趾猿 ”的脚掌和“最大 的灵长类”或“猿”的头骨。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