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作者: (英)蒂姆·戴多普罗斯|译者:俞玉赟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56
折扣购买: 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ISBN: 97875388546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早期的思维游戏 想办法解决智力难题,是人们永恒不变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可以在 地球上的任何一种文明和任何一个时代中找到,而且有考古证据可查。至 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思维游戏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道智力题,它被记 录在书写牌上,是一道关于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数学智力题。此外,在别的 地方也发现了一些大约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思维游戏,古埃及的《林德手卷 》中有所记载。有一种早期的罐子游戏,从公元前1700年起开始流行。这 类游戏中的用具被称为“卡多岗”茶壶,壶上没有盖子,水只能从壶底的 一个小洞灌入,这个洞连通到器皿内部,游戏者需要做到的是让茶壶垂直 翻转而水不外溅。 有一些早期的思维游戏,由于时间久远,已经很难判断当初创造者的 目的是为了设计谜题,还是仅仅为了演示数学知识。最早的数学发现大约 出现于公元前2700年,是一套用石头雕刻成的凸多面体,有立方体、八面 体、十二面体和二十面体等。现在已经不能考证这些石雕是用于教小孩学 习的,还是作为游戏工具使用的,或是用来阐述一种理论的,或就是一种 艺术的展示,甚或代表了一种宗教偶像。但是从其存在的这一情况看,至 少说明此前已经有人花费时间来设计出一个抽象的数学谜题,以揭示可能 存在哪些常见的凸多面体。 思维游戏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游戏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成为 了考古和历史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希腊神话中曾提到,带数的 骰子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出现于特洛伊战争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 前3世纪,希腊曾经出现过一阵对于水平思考谜题和逻辑推理游戏的狂热。 到了公元前1世纪中期,希腊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并且在公元1 世纪的时候传到了罗马。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开始对数字游戏感兴趣了, 其中大部分是被称为“河图”的幻方,此外还记录了大量类似于思维游戏 的数学问题、哲学难题以及水平思考问题等。最早的象棋可能出现在印度 或者中国,或者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国家。公元3世纪左右,需要人们找出窍 门将之解开的连环圈在中国出现。 公元969年左右,牌类游戏的相关信息最早出现在中国皇帝的活动记录 中,这与现在西方人玩的纸牌游戏并不相关。但是公元11或12世纪出现在 波斯的纸牌游戏则被认为与现代西方纸牌游戏有一定的关联。在欧洲,这 类游戏在1377年已经广为人知了,而第一次明确提及是在加泰罗尼亚,也 就在现在的西班牙。在那里,牌被称为“Naip”。“单人纸牌游戏”的相 关信息最早出现在1697年,可能缘于早期的日耳曼游戏“狐狸和猎犬”, 其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12世纪。七巧板类游戏涉及到组合一套形状奇异的 板块,最早在中国出现,现代七巧板类游戏大约成形于1742年。随着19世 纪的到来,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游戏也随之取得了 长足发展。1767年,约翰·史匹兹发明了拼板游戏;1830年,扑克牌在美 国出现;1913年12月21日,最早的纵横字谜出现在《纽约世界》上,由阿 瑟‘温尼发明;1974年,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厄诺鲁比克发明了立方体游戏 ;1979年,美国人哈瓦德·加发明了“数独”游戏…… 思维游戏与大脑发展 思维游戏对于开发人类的心智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和认知心理学领 域的最新科学研究进一步地证实了思维游戏的重要性。 大脑的可塑性 我们现在知道,大脑会根据我们的生活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和成形 。此前我们猜测,在婴儿时期大脑便已经成形了,但是事实上它在不断地 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它可以自行治愈非物理性伤害,提高处理日常事务 的效率,根据我们的经验而改变其自身结构。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活性 即被称为可塑性。 可塑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智力能力和心智适应能力可以在任 何一个年龄段得到改进。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我们的大脑也能对练习 做出诚实的反应,变得更为敏锐,适应性更强。当然,人类生命的早期是 最为重要的大脑锻炼阶段。婴儿几乎可以产生2倍于成人的神经连接,从而 确保其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经验并且拥有足够的智力开发的空间。生命最 初的36个月尤其重要,在此期间大脑开始形成自己的智力模式、个性和社 会生活习惯。事实上,受教育时间应当一直持续到成人——这样才能将儿 童时期大脑发展的过程继续延续下去。这种延续将非常有助于此后的心智 健康,尤其是当遇到具有精神挑战的工作和生活时。25岁的大脑和75岁的 大脑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脑会最大程度地适应我们所 提供给它的生活模式,就像我们身体通过调动平时不用的肌肉来最大限度 地聚集能量一样。事实上,在人类刚刚步入老年阶段时,思维游戏仍然可 以改善智力能力、提升问题解决技能、创造力甚至是日常的记忆力。 许多观点认为,老年人智力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智 力锻炼。现在有证据表明,强度较大的智力锻炼甚至可以克服老年痴呆症 ,减缓智力衰退。如果大脑没有受到物理性的损伤,那么智力衰退的主要 原因肯定是因为对它的“废弃”。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没有 大量地丧失脑细胞。甚至,原本会萎缩的智力能力也可以很容易地重建起 来。 世界范围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与保持人类头脑清晰相关的因素,包 括受教育的程度、对变化的适应程度、个人成就、体育锻炼、社交生活参 与度等。上述的各个因素并不是同等程度作用于每个人,关键在于进行积 极的智力激发,比如解决拼板问题、纵横字谜以及其他思维游戏,或是下 象棋、阅读等这些需要刺激想象力或者需要努力思考的活动。但是,有些 所谓的积极的智力追求事实上是会加速智力衰退的,看电视就是其中之一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听音乐(仅仅是听,而不是混合其他行为)、阅读 文字量较少的杂志以及打电话也可能影响智力。积极的社交活动则是有益 心智的,因为这需要人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沟通。(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