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出乎意料的61堂法律微课)

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出乎意料的61堂法律微课)
作者: 黄文伟
出版社: 法律
原售价: 53.00
折扣价: 38.69
折扣购买: 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出乎意料的61堂法律微课)
ISBN: 9787519732202

作者简介

黄文伟,法学副教授,律师。2018年,出版两本著作《公共生活的底层逻辑》《一句话理解法律:学法律就这么简单》。

内容简介

书本里的法律思维,任务是求知,搞不清楚就继续搞 下去,也没谁逼他们,即使作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也不 要紧。但是,在真实世界里,你有对手,有利益,有时间 要求,你不得不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做决策,有时必须 接受与你价值观不同的结论,有时必须在法律与亲情、法 律与人性之间作出选择。当你对所置身的世界有更真切的 感受、更底层的认知,你才能理解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 当你熟悉了真实世界法律思维的逻辑时,或许,你也就理 解了生活。 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任何一 个现实的法律应用,除了法律,背后都有无数的因素在起 作用。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有太多超出书本理论的维度 ,一个维度一个维度地掌握并不一定更好,如同古人建万 里长城的思路,每一个点上都在设防,结果事实上万里长 城并没有成功阻挡游牧民族的入侵,甚至成为废物。面对 复杂的维度,人脑生出一个适应机制——简化。没有简化 ,我们根本认识不了真实世界。本书将真实世界的维度简 化为六个关键词:对手、利益、“潜规则”、信息不完备 、容纳矛盾、信任。 第一讲 对手 真实世界经常就是这样,它会在书本理论上叠加一个 意想不到的维度。第一个维度可以概括为对手。2014年10 月7日“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罗胖日”有一个精彩的阐 释:“在真实世界中,其实很少有‘单人决策’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在一根漫长的博弈链条中做选择——1 .你的最优决策依赖于别人的决策。2.别人的最优决策依 赖于你的决策。3.你的决策还依赖于别人认为你怎么决策 。4.你怎么认为别人认为你将怎么决策。”书本里的法律 思维,模拟的常常是“单人决策”的情形,只存在辨认事 实、适用法律的决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是另外一种场 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单人决策”的情况,大多数情况 下,你是在一根漫长的博弈链条中做选择,你的一个行为 会触发其他人的应对行为,你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 意图。 在真实世界中,事实在你心中的呈现也会与他人有所 不同;你理解的法律,跟他人(包括法官)所理解的法律并 不一定相同;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利益有着根本的对立, 这种对立会左右甚至使你们有意曲解事实和法律。在真实 世界中,法律应用不是从法律对照现实推导出来的,而是 由社会上不同的人通过博弈所形成的,你对法律的应用必 须判断对手如何“出牌”。 懂法律不能保证你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的 应用更像赛跑,你是在跟你的对手赛跑,他会不择手段地 跑赢你。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判断对手在哪 里,对方当事人怎么“出牌”,法官怎么“出牌”。长期 以来,中国式法律教育的重点都是“成长自己”——怎么 辨认事实、适用法律,而不是在“判断他人”——分析他 人如何“出牌”,这方面是我们急需补齐的“短板”。真 实世界法律思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随时切换到“对手 视角”,需要每次划分成对方当事人、裁判者以及社会舆 论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P2-4 什么是法律思维?在书本里应用法律,人们自然会用法律分析问题,但是,回到真实世界,很多人常常忘记了法律而以日常思维来分析问题。由于强大的思维惯性——日常思维的存在,你必须在日常思维的基础上加上法律理论思维的高度,这样才能玩转法律应用。法律理论是个庞大的体系,本书只探讨最重要的六个法律理论思维的维度:普遍性、权利义务、主体、法律的完整把握、事实的法律陈述、程序。 真实世界的法律应用面临两个悖论:真实世界是一张网,而书本上的理论是一条线,用一条线来表达网,会水土不服;真实世界的思维习惯是直觉,而法律问题则是理论叠加事实生成的观念系统,经常在直觉之外。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既要在书本理论的基础上加上真实世界的维度,也要在真实世界日常思维的基础上加上书本理论的高度,由此形成一个循环。这样一个循环说一说也就懂了,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难在融会贯通——像呼吸、走路、游泳和骑车那样自然而然地用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来对法律问题作出反应。 法律就在身边,你需要一场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的锤炼。本书是所有正在学习法律,正在步入法律职业之门以及正准备了解法律的各位朋友的必备配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