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要义精讲读2

国学要义精讲读2
作者: 钱婉约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3.90
折扣购买: 国学要义精讲读2
ISBN: 9787542674579

作者简介

钱婉约,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日近代学术关系史,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近代转型。代表著作有《内藤湖南研究》《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和学术随笔《梅樱短笺》《书声迢递》等,并出版学术译著数种,发表学术论文、随笔近百篇。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斯文讲坛”学术阵地,集结国内顶尖大学相关领域知名学者 站在国学研究前沿,以别致的视角洞穿学术之艰深,分享新时代课题成果 传承国学精粹,普及人文通识 展卷而读,掩卷而思 本书所述文史哲之国学要义,主要为读者呈现当代国学研究的两种特点: “穿着古人的服装,演出当代的历史剧” 国学的发展,“守正”是前提,“溯本”是基石,在法古中变化,在继承中开新,才能实现历史之河的奔涌前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以全新角度解读李白诗歌成就: 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不单单因为他自身非凡的才情和惊泣鬼神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他对前人诗歌艺术的“拟古而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李小龙,揭示人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认知偏差: 中国古代小说被西方“小说”概念所遮蔽,模糊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承担“向普通民众去传达文化规范的职责”,即小说须有教化意义。这是读懂和进入中国古代小说世界的重要前提。 “超越语言和文化差异,欣赏人类心智和想象力的内在联系” 国学的研究,不仅要纵向追溯和传承,也要横向审视不同文化土壤下衍生与变异,在跨文化的视阈下,通过中外互鉴把握彼此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曹峰,论述世界上第一部《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经学”对于日本近代哲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梳理舜孝故事在中日两地传播的形态特征,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记录史”与“生命力”。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分析日本天皇“践祚大尝祭”的文化蕴含,从“最日本”的仪式中钩沉中国文化的要素。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梳理中西文学中的“镜子”意象,看到不同文化传统中,人类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中沉淀,在奔涌中蓄力,在时代里新生,经历正、反、合之前进步履,给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带来思想的愉悦,可以永远屹立,永远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