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华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李书华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作者: 李书华|总主编:樊洪业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70
折扣购买: 李书华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ISBN: 9787535563484

作者简介

李书华(1890—1979),河北昌黎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央研院院士(1948)。法国国家博士(1922,巴黎学)。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中法学教授、代理校长,北平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究院总干事等职。晚年定居纽约。

内容简介

从私塾到学堂 吾家祖先于明代后期在河北省(即从前直隶省)昌黎县 城内居住。明末满洲兵围昌黎县城,李氏捐谷助饷,协助 守城。清初李氏一部分人士移居县城西大李佃子庄,距城 四十华里。不久我们一支派在该庄西南一华里处创建新庄 ,迁入居住,名之日:新房子庄。其他两支派分别移住段 庄子与剪庄子。这几个村庄相距一华里至两三华里。 李氏历代均以务农为业,兼读书或习武,后来亦闻有 经商者。因忠厚传家,乡人称之为“李善人”。同族老长 辈前后有过一个拔贡,两个武进士选充御前侍卫(俗称武辖 )。至于文武秀才为数颇不少;记得我七八岁时,同族还有 文秀才(亦称庠生、生员,或文学)五人,武秀才(武庠生, 或武学)四人健在。 曾祖裕清公武庠生,曾祖母韩氏;祖父长庚公武庠生 ,祖母刘氏;父亲星五公讳万魁,母亲唱氏。父亲初读书 ,嗣习武,后纳资捐武监生,投考武乡试未中。父亲仍继 续祖遗之中等农业家庭。曾祖父母,祖父母,与父母亲, 均享寿八十岁左右。我童年时曾祖父母尚健在。三代均属 单传。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即公元一八九。年,我生于昌 黎县新房子庄。 我有胞弟一人,名书田,字耕砚,现在美国。我有胞 妹一人,名仪坤,比耕砚大数岁,适同邑施各庄孙姓,结 婚后不久病故。 我少年时奉祖父母及父母之命,与同邑万贯各庄万公 香圃之三女万贞元女士结婚。贞元于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 九)病逝天津。贞元生二女一男;长女继贞现在大陆,男小 润现在美国,次女幼贞现亦在美国。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我与天津王公芝山讳恩庆之 三女王文田女士在重庆结婚,文田现在美国。 我由六岁(一八九五)起,即入私塾读书,先读三字经 、千字文、百家姓,次选读唐诗,再次读四书、五经,最 后读古文、《东莱博议》,旁及《幼学故事琼林》。 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我十一岁,对于义和拳之 乱,我记忆颇清楚。义和拳后改名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 教,托言神灵附体,念咒能抵抗枪炮,专以拳棒为武器, 有祖师、大师兄、二师兄等名称。昌黎县境内受天津的波 及,也发现少数义和团,对于教民也有小的扰乱。比及洋 兵开到安山火车站,距铁路较近的居民,有搬家迁避者, 但不久仍各回家。 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诏令废八股文、试帖诗。 科举改试策论经义。清光绪二十九年业师杨永龄(字象九, 是一个增生)先生令选读当时流行的策论若干篇,并为之讲 解御批《通鉴辑览》,同时开始学作策论。 清光绪三十年(一九。四)我已能作三百字或四百字一 篇的策论。杨先生认为我的作文能力可以应“童子试”亦 称“小考”。适县考与府考均已考过,学台陆宝忠侍郎(江 苏太仓州人,光绪二年进士)即将莅临,举行院考。杨先生 主张我补名应院考;父亲意欲我由下年举行之县考起,开 始报考;但以杨先生坚决主张,父亲终于同意。因我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