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
作者简介
王镇远,1949年生于上海。从桐城叶葱奇先生学习古代文史,198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并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及清代文学。著述有《桐城派》《两晋南北朝诗歌选》《清代诗歌选》《朱彝尊诗词选注》《姚鼐文选》《桐城三家文赏析》《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部分)《中国书法理论史》等。
内容简介
《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文摘 | 剑气箫心说定盦 | 龚自珍(1792-1841年)是中国近代思想 的启蒙者与古典诗史的殿军。他初名自暹,字爱吾,更 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字璱人(亦作率人), 号定盦,晚年又号羽琌山民。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 家,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段玉裁即是他的外祖,祖父与父 亲都曾为朝廷或地方官吏,母亲也是一位诗人。然而家 世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定盦于十九岁中顺天乡试副榜 ,二十七岁再中举人,开始进入官场。他对自己的前途 充满希望,然而在此后的十年中他屡应进士试而不第, 考军机章京也落选,直至道光九年(1829年)才勉 强考上三甲第十九名进士,然朝考因楷书写得不好而被 抑置,仍未得到器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 部主事祠祭司行走等低级的文官。道光十九年(183 9年),他终于下决心辞官出京,在归途中写下了著名 的《己亥杂诗》,两年以后,他暴死在丹阳云阳书院讲 席的任上。 定盦的一生是在矛盾中度过的。他生当清王朝由盛 转衰的时期,国家的危机、现实的忧患在他心中激起了 不息的波澜。他虽是生于官宦之家、长于繁华之地的贵 公子,然而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因而无论在思 想上还是个性中,甚至在他的文学创作里,都有着亢奋 激昂与低沉哀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用定盦自己的话 来说就是“剑气”与“箫心”,当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 时,他说: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这首《己亥杂诗》是他在四十八岁时辞官南返时所 写,他以击剑与吹箫来概括少年时代狂侠的豪爽之气与 悱恻的怨抑之情,极形象地展现了他前半生的经历。其 实定盦至死也没有摆脱这种心理与个性,因而剑与箫成 了他生平思想及艺术创作的象征,他自己也反复指出过 这种特征,如他在二十一岁时写的《湘月》一词就说: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 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 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 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这是诗人第一次婚后与夫人段美真双双回故乡杭州 ,泛舟西湖时所作,小序中自云:“述怀有赋。”可见 正是他心迹的表露,然而其中已透露出思想的矛盾。他 留恋于湖山的清丽,士人生活的风流,因而有了“屠狗 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的慨叹,然而诗人也并 没有忘却建功立业。从湖畔埋葬着的南朝名妓苏小小“ 应笑我非计”中看,可知他正汲汲于功名,因而唯恐有 负佳人与山水。“怨去吹箫,狂来说剑”,正形象地揭 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他生活的两个侧面。因而此词一出 ,他的朋友洪子骏题词序曰:“龚子璱人近词有曰:‘ 1.复旦大学文学系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深老编辑倾力撰写《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点评龚自珍诗词文章,可作为中学生语文阅读拓展。 2.《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以不拘一格的手法展现诗人的思想历程、心灵轨迹和丰富的时代背景,还原龚自珍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 3.有“八卦”有“轶事”,有历史有赏析。《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以漫话的形式讲解,深入浅出,启人心智。 4.龚自珍作为生于官宦人家的贵公子,为何一生沉沦、郁郁不得志?《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为你解读中国古典诗坛殿军的剑气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