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作者: 洪子诚|责编:付如初|总主编:谢冕//孟繁华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30.66
折扣购买: 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ISBN: 9787020108497

作者简介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内容简介

一、“百花运动”与当 代文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 对于当代社会情势的 变化,人们有时常会感到 难以捉摸。就在1955年 下半年,发生了对“胡风 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也 由此而在全国开展了“肃 清反革命”的运动。这些 运动,使人们有理由去信 服《人民日报》那篇社论 的断语:“在为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和建成社会 主义社会的伟大运动中, 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反革 命分子必然要更加进行破 坏活动。”但是,到了这 一年的岁末和1956年年 初,情势却似乎产生了“ 逆转”。1955年的农业合 作化的“高潮”,稍后在城 市里进行的对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 毛泽东对中国的基本情况 的估计有了变化。在他看 来,农业、工商业的所有 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 不是一个迫切的紧要问题 ,这个问题的顺利实现指 日可待。由于所有制、生 产关系的改变,毛泽东认 为,政治形势也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他做出了大规 模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 的论断,而要求把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 来。1955年年底,他在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 高潮〉序言》中指出,现 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工 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 、文化、教育、卫生等项 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 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 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 加快”。 在这种情况下,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