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九)
作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编写组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20
折扣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九)
ISBN: 9787571122584

作者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级阅读:经典古诗词》编写组,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从业人员和中小学有相关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当下部编版人教社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了这套书系。曾出版过《中小学生作文选》《中华好家风》等。

内容简介

片段一: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1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2直3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金樽:对酒樽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 2.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作品背景 “行路难”原是乐府旧题,内容大多写仕途艰难和离情别意。李白 以此为题创作的诗有三首,这首是其中的第一首。有观点认为这组诗从 内容上看,应该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译文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着价值万钱的美味佳肴。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无法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坚冰却阻塞了河川,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已覆盖了高山。 空闲时想仿效姜太公在溪水边垂钓,想起伊尹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人生的道路真是艰难,真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 相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到来,那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大海。 导读 这首诗前四句写友人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先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餐食之好,然后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五、六两句正面写“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闲来”“忽复”两句暗用两个典故,感情由伏而起,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后续诗人又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中,用四个短句抒发了对世道艰难、多岔路的感慨,接着诗人的感情再一次回转,表现出终将乘风破浪、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仕途受阻时激荡变化的情感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豪情壮志。 历史背景 李白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想仿效古人以献策立功的方式受到帝王重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仅一年余,这种政治理想就破灭了。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也明白自己不会被重用,应诏填词的侍从之臣也不是他的追求,加之遭人嫉恨和谗谤,玄宗逐渐疏远了他。不久李白被“赐金放还”,遂黯然离开长安。 阅读拓展 “乘风破浪”的由来 南朝宋名将宗悫( què)从小喜欢练武,可当时人们认为习文才是正途,都觉得他不成器。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任宗悫为振武将军南伐林邑国。林邑军驱赶着身披铠甲的大象冲击宋军,宋军溃败。宗悫命人制作出许多假狮子摆在阵前。再次对战时,象群因受惊而不受控制,宋军趁机一举攻破了林邑都城。后来,宗悫又率军四处征战,战无不胜。他病逝后被追赠为征西将军,谥号肃侯,配享太庙,真正实现了儿时“乘风破浪”的豪言壮志。后来,人们便用“乘风破浪”来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片段二: 酬乐天1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3,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柯,斧柄。 3.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作品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诏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返回洛阳的路上途经扬州,同时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返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译文 巴山楚水本就是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间都被弃置在这里。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起《思旧赋》,回到故乡感到已非旧日光景。 沉没的船只旁正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木前头也是万木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导读 这首诗首联紧承白居易赠诗尾联“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多年的无尽心酸和凄苦之情。颔联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故事,写被召归来后的感触,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颈联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喻仕途上遭受的打击,但转而写“千帆过”“万木春”,言世事总是在发展变化中,格调从沉郁中振起,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尾联呼应诗题,表明了对白居易的酬答之情和与君共勉之意。全诗紧扣赠诗进行唱和,情感跌宕起伏,沉郁中显出豪放,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历史背景 永贞元年(805年),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重用王叔文、王伾进行改革。刘禹锡与王叔文交好,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永贞改革”触犯了宦官的利益,他们另立新君,逼顺宗退位,刘禹锡被贬出京。其间刘禹锡多次迁徙,先后做过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今广东连州)、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等地的地方官,前后延续了二十二年之久。因第二年刘禹锡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诗中说“二十三年”。 阅读拓展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在筵席上,白居易赠刘禹锡一首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大意是:今日你我共饮美酒,一起吟唱诗歌。虽然你诗才堪称国手,但命运不济。别人无限风光,奈何你却虚度了光阴。我知你才高名重,却遭到不公的对待,在这二十三年里失去了太多。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刘禹锡被贬二十多年遭遇的不平之意,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更批判了当权者为政的不公。 1.选篇科学有阶梯。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精选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古诗词,搭建从启蒙到进阶到高阶感受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阶梯。启蒙阶段选择篇幅短小、语言简单、内容贴近自然、动物、生活、四季变换和简单情感的古诗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培养孩子的基本情感和价值观。进阶和高阶阶段,逐渐增加古诗词的难度和深度,引入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诗词,通过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鉴赏,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掌握古诗词有方法。 全书从注音到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难词进行注释和解释,降低阅读难度,方便自主学习。同时按照不同阶段的需求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并在每个主题单元后设有练习环节,形成学习闭环,检验学习成果。 3.拓展常识有积累。 在介绍古诗词的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日积月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文化常识。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4.理解传统文化有系统。 在每单元特别增加了传统文化栏目。根据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篇,系统梳理,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审美素养。让孩子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民俗文化之美及民风之美。

1.选篇科学有阶梯。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精选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古诗词,搭建从启蒙到进阶到高阶感受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阶梯。启蒙阶段选择篇幅短小、语言简单、内容贴近自然、动物、生活、四季变换和简单情感的古诗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培养孩子的基本情感和价值观。进阶和高阶阶段,逐渐增加古诗词的难度和深度,引入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诗词,通过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鉴赏,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掌握古诗词有方法。 全书从注音到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难词进行注释和解释,降低阅读难度,方便自主学习。同时按照不同阶段的需求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并在每个主题单元后设有练习环节,形成学习闭环,检验学习成果。 3.拓展常识有积累。 在介绍古诗词的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日积月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文化常识。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4.理解传统文化有系统。 在每单元特别增加了传统文化栏目。根据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篇,系统梳理,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审美素养。让孩子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民俗文化之美及民风之美。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单元

行路难(其一) …………………………………………………………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7

第二单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

登岳阳楼………………………………………………………………… 13

登岳阳楼(其一) ……………………………………………………… 16

江上吟………………………………………………………………… 19

大梦谁先觉……………………………………………………………… 22

阅读训练(一) ……………………………………………………… 25

第三单元

月夜忆舍弟……………………………………………………………… 28

长沙过贾谊宅………………………………………………………… 3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4

商山早行………………………………………………………………… 37

阅读训练(二) ……………………………………………………… 40

第四单元

咸阳城东楼……………………………………………………………… 43

无题……………………………………………………………………… 46

行香子(树绕村庄) …………………………………………………… 49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2

阅读训练(三) ……………………………………………………… 55

第五单元

渔家傲·秋思………………………………………………………… 58

江城子·密州出猎……………………………………………………… 6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4

满江红(小住京华) …………………………………………………… 67

阅读训练(四) ……………………………………………………… 70

第六单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73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6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9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82

阅读训练(五) ……………………………………………………… 85

第七单元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8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93

时运(其一) ………………………………………………………… 96

读《山海经》(其一)… ………………………………………………… 99

省试湘灵鼓瑟…………………………………………………………102

第八单元

登幽州台歌………………………………………………………………105

归园田居(其一) ………………………………………………………108

后出塞(其二) ………………………………………………………112

阅读训练(六) ………………………………………………………115

第九单元

十五从军征………………………………………………………………1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25

过零丁洋…………………………………………………………………128

山坡羊·潼关怀古………………………………………………………131

阅读训练(七) ………………………………………………………134

第十单元

南安军……………………………………………………………………137

别云间…………………………………………………………………140

山坡羊·骊山怀古………………………………………………………143

朝天子·咏喇叭………………………………………………………146

阅读训练(八) ………………………………………………………149

参考答案………………………………………………………………152

试读内容

片段一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1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2直3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金樽:对酒樽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

2.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作品背景

“行路难”原是乐府旧题,内容大多写仕途艰难和离情别意。李白

以此为题创作的诗有三首,这首是其中的第一首。有观点认为这组诗从

内容上看,应该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译文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着价值万钱的美味佳肴。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无法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坚冰却阻塞了河川,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已覆盖了高山。

空闲时想仿效姜太公在溪水边垂钓,想起伊尹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人生的道路真是艰难,真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

相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到来,那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大海。

导读

这首诗前四句写友人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先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餐食之好,然后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五、六两句正面写“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闲来”“忽复”两句暗用两个典故,感情由伏而起,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后续诗人又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中,用四个短句抒发了对世道艰难、多岔路的感慨,接着诗人的感情再一次回转,表现出终将乘风破浪、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仕途受阻时激荡变化的情感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豪情壮志。

历史背景

李白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想仿效古人以献策立功的方式受到帝王重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仅一年余,这种政治理想就破灭了。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也明白自己不会被重用,应诏填词的侍从之臣也不是他的追求,加之遭人嫉恨和谗谤,玄宗逐渐疏远了他。不久李白被“赐金放还”,遂黯然离开长安。

阅读拓展

“乘风破浪”的由来

南朝宋名将宗悫( què)从小喜欢练武,可当时人们认为习文才是正途,都觉得他不成器。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任宗悫为振武将军南伐林邑国。林邑军驱赶着身披铠甲的大象冲击宋军,宋军溃败。宗悫命人制作出许多假狮子摆在阵前。再次对战时,象群因受惊而不受控制,宋军趁机一举攻破了林邑都城。后来,宗悫又率军四处征战,战无不胜。他病逝后被追赠为征西将军,谥号肃侯,配享太庙,真正实现了儿时“乘风破浪”的豪言壮志。后来,人们便用“乘风破浪”来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片段二

酬乐天1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3,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柯,斧柄。

3.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作品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诏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返回洛阳的路上途经扬州,同时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返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译文

巴山楚水本就是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间都被弃置在这里。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起《思旧赋》,回到故乡感到已非旧日光景。

沉没的船只旁正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木前头也是万木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导读

这首诗首联紧承白居易赠诗尾联“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多年的无尽心酸和凄苦之情。颔联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故事,写被召归来后的感触,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颈联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喻仕途上遭受的打击,但转而写“千帆过”“万木春”,言世事总是在发展变化中,格调从沉郁中振起,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尾联呼应诗题,表明了对白居易的酬答之情和与君共勉之意。全诗紧扣赠诗进行唱和,情感跌宕起伏,沉郁中显出豪放,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历史背景

永贞元年(805年),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重用王叔文、王伾进行改革。刘禹锡与王叔文交好,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永贞改革”触犯了宦官的利益,他们另立新君,逼顺宗退位,刘禹锡被贬出京。其间刘禹锡多次迁徙,先后做过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今广东连州)、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等地的地方官,前后延续了二十二年之久。因第二年刘禹锡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诗中说“二十三年”。

阅读拓展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在筵席上,白居易赠刘禹锡一首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大意是:今日你我共饮美酒,一起吟唱诗歌。虽然你诗才堪称国手,但命运不济。别人无限风光,奈何你却虚度了光阴。我知你才高名重,却遭到不公的对待,在这二十三年里失去了太多。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刘禹锡被贬二十多年遭遇的不平之意,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更批判了当权者为政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