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胡曾传奇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
作者: 胡百年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1.40
折扣购买: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
ISBN: 9787550734203

作者简介

胡百年: 胡曾后裔,字红武,号鸿儒,曾就读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现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联学会副会长、深圳长青诗社理事。有较深的国学功底,擅长诗词、骈赋、白话文写作,立志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静轩说完,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这位公子不仅诗写得好,解说也妙呢!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静轩回头一看,见是一个邋里邋遢的醉汉,但眉宇间有一股仙气,静轩一看此人非同凡俗,于是向前行礼道:“大人过奖,请问大人高姓大名!”那人说:“一口琼波一口珠,一双冷眼看江湖。桃花洞里为宾客,沧海舟中一丈夫。”静轩听完心想:“一口加一口就是吕字,洞里为宾客就是洞宾”,于是说:“原来是吕洞宾高道啊!久仰久仰!刚才听君两首绝句,受益非浅呢!”崔潭一见是仙人现身,也过来行礼。吕洞宾拿起酒葫芦喝了一口,醉眼看了一眼静轩说:“自古机缘不易逢,观君骨相带仙风。灵槎已备连沧海,同上蓬莱第一峰?”静轩一听吕公这诗,是要他跟随学道成仙啊,静轩觉得自己还没有去做道士的想法,于是也拱手回了一首诗云:“家国恩深尚未酬,蓬莱只合梦中游。何时四海风波静,喜带儿孙去弄舟。” 吕洞宾见静轩不是同路人,于是摇头吟歌而去,歌云:“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崔潭说:“胡兄,机缘难遇啊!昔日王子晋遇浮丘公,费长房遇壶公,今日胡公曾遇吕洞宾,人家叫你去修道成仙,你也不去!”静轩说:“修道上天堂,人间也有天堂啊,我们去苏州看看吧!”崔潭也久慕苏州,于是说好,两人向东南走了四百多里来到了苏州城。 ★ 静轩说:“先说这吐蕃,明公还记得杜甫那首《登楼》的诗吧,其中两联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而现在的形势跟这一百年前杜甫当时的形势大不一样了。这吐蕃自从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已,随之各地百姓纷纷起义,至前年,大暴动已经蔓延吐蕃全境,统一的吐蕃王朝现在已不复存在,吐蕃地域现在已被多个割据势力占有。虽然大中年间,朝廷已乘吐蕃动乱将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降服,但是现在给我们还留有机会,明公可以将西山八国纳入版图,当前西山八国动乱不堪,民心思定,我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只需一篇檄文即可收复,这就是所谓的顺手牵羊。”路岩说:“顺手牵羊,八国来降,说得很好,对南诏的敲山震虎呢?静轩你继续说!” ★ 上回说到路岩接到了南诏皇帝世隆杀气腾腾的木夹书,想问静轩的对策。静轩说:“这世隆尚未到而立之年,血气方刚,口气甚大,前次我已经跟您禀报过,如果硬拼,无疑是两败俱伤,他以武来,我们以文去,以柔克刚,以理服人,以势压人,我们先给他回信。”路岩问:“信怎么回呢?”静轩说:“相公,我的意思是,首先,要抬举他,恭维他,把他的政绩和德行捧到天上,让他有飘飘然的满足感。以前的西川节度使,自觉高人一等,往往老气横秋、颐指气使,将南诏国王视为蛮夷,踩在脚下随意侮辱。殊不知这人的自尊受到践踏,就很容易以命相拼,大家都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次,要借他的话来驳斥他的观点,比如他说江山有德者居之,我们可以借这句话,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最后揭示出他的狂妄和无知,把他重重地摔到地上,让他痛悟。最后,我们阐述中华正道,如天道地道而生出的尊卑之道、天道人道而生出的王朝兴替之道、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人民战争之道。由道而生出理,有理而就有势,有势就有力,有力然后能服人、化人!不仅让他自惭形秽,也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稍动即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有势有力,他自然会知难而退、主动退兵的!”静轩话音刚落,一个探子来报,说南诏三军已经从他们的都城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杀气腾腾,路岩说:“静轩,希望你说的成为现实,你赶紧去写吧!” ★ 上回说到静轩在含元殿劝谏皇帝李儇,引来田令孜、朱温的怨恨。而静轩回到住处后,因连日长途跋涉,于是沉沉睡去,快天亮时,静轩做了一个梦。他隐隐约约来到了一座仙山,繁花似锦,瑞鸟娇啼,在飞泉之下的大石上,坐着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翁,正闭目养神。静轩走向前准备行礼,那老翁即舒展慈眉,张开善目道:“静轩,可认得老夫?”静轩连忙向前行礼道:“在下眼拙,不曾见过仙翁!敢问仙翁,如何知道小生名字?”老翁哈哈大笑:“贫道乃尔同乡申泰芝也!静轩不是去过我的洛阳洞、云台观吗?你还赋诗一首呢!‘君若依丹诀,飞升梦不空!’”静轩见说得这么真切,此人必是申泰芝无疑也!于是行礼道:“大仙在上,受邑人晚生胡曾一拜!”申泰芝说:“免礼免礼,静轩,你有道心道骨,何必在浊世受苦呢?上次我安排师弟吕洞宾于金陵陈宫劝你修道,你说你崇尚儒道互补,只好作罢。今天下大乱,人心大坏,已非你一人之心力可挽回!还是跟老夫修道入仙吧!”静轩说:“大仙所言极是,只是这道心,能挽回一分算一分,这人心,能修正一分是一分,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申泰芝见静轩如此执着,于是道:“静轩,这孔夫子之言已经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了,这道心挽回了吗?这人心修正了吗?反而是世风日下,动乱愈烈啊!”静轩说:“确实如此,那大仙说怎么办呢?”申泰芝说:“春生秋杀,天门浩荡,否极泰来,自有定数!”静轩说:“大仙神通广大,感谢开示!”申泰芝见静轩开悟了,于是说:“明日你有一劫,但亦是机缘,凶戾来时,你只需念如下咒语......即可化吉!”说完,申泰芝冉冉飞升而去,静轩想去追问是何劫、何机缘,申泰芝已不见了,情急之下,醒了,原来是个梦,但是这咒语还是记下了! ★ 然而所谓天命不同,气质不同,结局当然也不同。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术士袁天罡见到就惊呼为“天日之表,龙凤之姿”,并预言二十岁就能“济世安民”,李渊于是起名“李世民”,这当然是“天上麒麟非凡种!”而李晔到了二十岁,也只是有“体貌明粹,饶有英气”的评价,因此最多是个和平时期的守成之君,不是打天下、平天下的主。其次从“诗言志”的角度看,李世民的《咏蛙》诗云:“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心精。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霸气夺人,颇有君临天下之气象。而李晔的《咏雷》诗句云:“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则毫无王者霸气,只有匹夫怨气,格调卑浅,胸中自是缺乏长虹大志。再次,就战功论,李世民十五岁就去雁门关救回隋炀帝,十九岁就带兵攻入长安,二十三岁时就打赢四场大战役,封为天策上将。而李晔十三岁随唐僖宗入蜀,到二十一岁继位,期间遇到的黄巢动乱,完全可以让他大显身手,可惜他鲜有战功,只是参与军机,平定黄巢还是靠的李克用和朱温。因此,在面对江山四分五裂、各地军阀割据的相同危局,李世民资源有限,却打下了江山;李晔有天子之位,却最终失去了大唐。 ▲ 胡曾是湖南邵阳第一位历史名人,是唐代湖南三大诗人之一,是中国“一纸退兵”的传奇人物,是影响中国八百年的著名咏史诗人。然而一千多年来,关于胡曾的生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胡百年前后历时二十年,终于编著了《大唐诗人胡曾传奇》,第一次完整重现了胡曾波澜壮阔的一生,因此该书具有宝贵的珍藏价值。 ▲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为章回体小说,共八十一回,作者以孺慕之情、诗人之笔,为读者树立起了一个诗才盖世、谋略超群、文能安邦、德能定国、勤政爱民、志廉行洁的大唐状元、大唐诗人、大唐御史、大唐县令的光辉形象,血肉丰满地刻画出了胡曾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奇生平,该书完全作为官员修齐治平的参考书、父母教子之书、青少年立志之书。 ▲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以流水行云之笔,重点刻画了胡曾的五大传奇。第一:纵横九万里,咏史三千年。在唐代交通不便利的时代,二十多岁的胡曾以一己之力,走遍了整个大唐的疆域,吟咏了从黄帝到隋炀帝跨度三千年的历史,美善刺恶,终成一百五十首七绝咏史诗,熔炼成五千字的历史精华。第二,咏史诗风行八百年,教化千万人。胡曾咏史诗历经晚唐、五代、宋朝、元朝、明朝而不衰,多朝指定为蒙学教材,影响中国八百年,不仅因为其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其饱含微言大义。第三,一檄来西山八国。胡曾32岁时任西川节度使掌书记时,以一篇大气磅礴的檄文,说服原来臣服吐蕃的八个国家归顺大唐。第四,一牒退南诏千军。胡曾33岁时,面对南诏国的大兵压境,胡曾草檄《答南诏牒》,以雷霆万钧之势让南诏退兵,创造了“一纸退兵”的军事传奇和文学传奇。第五,一篇祭舜文,挽救大唐国运。在黄巢称帝于长安、唐僖宗避难于成都、李唐王朝奄奄一息的情况下,身为延唐县令的胡曾以一篇祭文昭示天下,宣告李唐王朝回归尧舜道统,四两拨千斤,一祭转国运,朱温叛巢降唐,最终李唐胜而黄巢败。五大传奇,足以彰显了“经世济用”的湖湘文化之力,因此该书完全作为湖湘文化的必读之书、湖湘文化自信之书。 ▲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收录了胡曾全部传世诗文,并详解了其微言大义,补撰了失传的《九嶷碑文》 《檄谕山八国》,增补了胡曾参加科举考试的律诗和骈赋,补撰了各类祭文和交游诗联骈赋,收录了传唱千年的邵阳民歌、梅山民歌,因此该书具有宝贵的文史价值,可作为诗词、骈文爱好者的国学入门之书。 ▲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详细记载了胡曾150首咏史诗所涉及的地理和历史,因此是一本游学、游历、行万里路,长千年智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