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阅读史

毛泽东阅读史
作者: 陈晋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3.40
折扣购买: 毛泽东阅读史
ISBN: 9787108048356

作者简介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影视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毛泽东传(1893—1949)》(合著)、《毛泽东之魂》、《文人毛泽东》、《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魅力》、《读毛泽东札记》、《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等。曾担纲《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新中国》、《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大国崛起》等多部社会反响强烈的大型电视文献片以及《走近毛泽东》、《小平您好》等电影纪录片的总撰稿。

内容简介

毛泽东酷爱读书,拥有多方面的才华,实践能力 又那样突 出,从而散发出一种令人折服的文化气息和人格内涵 ,形成很强 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各种人物打交道,都有一股吸 引人的 “气场”。他同西藏的宗教领袖谈论对佛教经典的理 解,同来访 的外国政要谈世界历史和现状,用儒雅高古的方式走 进清末遗 老、民国元勋们的心灵,这些,都使对方油然而生特 殊的亲近 感。深厚的学养,还使他能够和学界大师们轻松对话 ,并且以自 己的见识来影响他们,进而影响一代学人的学风,以 及文史哲领 域的一些学术话题。此外,他喜欢读古代诗词曲赋和 书法作品, 使他成为杰出诗人和独创一格的书法家,其诗词和书 法,至今拥 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 即使是外国人,在同毛泽东有过一番接触交谈后 ,也多折服 于他的文化魅力,不知不觉把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 形象,同一 个领袖的文化素养和个性风采联系在了一起。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在延安访问毛泽东后,写 了一篇 《不会失败的毛泽东》。文章说,毛泽东熟知中国历 史上的政治 家和哲学家,好像大家都是老朋友一样,同时他又熟 知他们的成 功和失败。他谈到赤眉、黄巾、义和团,也知道为什 么每一个农 民起义最后都失败了。毛泽东在侃侃谈论过去的社会 革命时,都 反复强调他领导的这场革命不会失败,因为这场革命 有一个有纪 律的党和英明的政策。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一篇题为《毛泽东的历 史是整整 一代人的横断面》的文章中说:“毛泽东熟读世界历 史,对于欧 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 党很感兴 趣,详尽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 不上 来了。” 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福原亨一写的《一颗放射 出强烈个 性的光芒的巨大红星》一文说,毛泽东的文史素养“ 大大有助 于使他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反映得更加高大,大 大有助于他 成为具体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飞跃的英雄形象”。 1973年访问中国,见过毛泽东一面的澳大利亚前 总理爱德 华·高夫-惠特拉姆回忆:“我们的谈话范围涉及历史 、当前问 题、亚洲地区、文学和当代的一些人物……他的智慧 和历史感深 邃而又明晰。” 1974年访问中国,同样和毛泽东只见过一面的英 国前首相 希思也说:“毛泽东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 历史的知 识,使他得以从世界战略角度考虑问题。” 在中国,毛泽东的文化影响力又如何呢?在他去 世30余年 后的2008年,学者康晓光在《领导者》第2期发表的 《复兴传 统文化现象研究》一文中,说他对10个样本城市做了 统计调查, 涉及1254个统计样本,其中一个问题是问受访者谁是 最伟大的 思想家。结果,毛泽东、孔子、马克思排在前三位, 认同毛泽东 的有653个,占受访者的52.1%。被访者对思想家的 定义未必 一致,但他们大体是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影响来选 择答案的。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把古往今来做 出重要贡献 的人物分成两类,一是“办事之人”,一是“办事而 兼传教之 人”。他认为后者的道德学问和事功俱全,是理想的 人格楷模。 对这种理想人格的看重,好像是一条伏线,影响到他 后来的一些 想法。比如,其诗词代表作《沁园春·雪》直陈,即 使是秦皇 汉武、唐宗宋祖,不是“略输文采”,就是“稍逊风 骚”。再如, 19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打算退出一线,理由就是腾 出更多的 时间来读书写文章,考虑理论和战略问题。他晚年讨 厌强加给自 己的“四个伟大” (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伟大统 帅、伟大导 师),却独独认为可以保留“导师”这个说法,理由 是在英文 中,导师和教师是一个意思。这个保留,很耐人寻味 。 毛泽东的读书和倡导读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 一个优良传 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工作 本领的必需 途径。从毛泽东提出“把全党办成一个大学校”,到 党的十八大 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的重大任 务,一脉相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2013 年3月1 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 不仅仅是自 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 乎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 今天,也必 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和 方法。毛泽 东在书山之路上的阅读风景,给人们提供的导游标志 赫然醒目, 即读书学习的世界,必须要有三根柱子来支撑。一根 叫“无信 不立”,所谓信,就是信念、信仰、信心;一根叫“ 无学难为”, 所谓学,就是学问、认识、本领;一根叫“无实必败 ”,所谓 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 我们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最可靠的 保证,还是 这三根柱子,即读书学习:一是“立信”,否则,会 得精神“软 骨病”,人就站不住;二是“问学”,否则,就难以 提升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能力;三是“求实”,否则,所学就不能 够运用于实 践,很难把事情干成。 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