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改革开放口述史(1 1978-20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篇 汉正街:改革开放的先锋 题记:1979年改革开放实行之后,汉正街作为第一批 全国示范市场经济的试点,在全国率先恢复个体经营的小 商品市场。至20世纪80、90年代,其交易额稳居全国十大 批发市场之首。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电商的兴起,汉正 街在物流、仓储等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亟待转型。在新 时代汉正街面临发展瓶颈之时,市政府以及汉正街的基层 管理者审时度势,积极推进汉正街产业格局的提档升级, 使其恢复往昔的风采。 一、野火烧不尽的小商品市场 汉正街作为汉口“正街”,其商品市场的发展已有五 百余年。明万历年间,便已是繁荣闹市。至清康乾时期, 汉口已发展为商业重镇,汉正街更是形成了上至斫口、下 至集家嘴的商铺集合区,商贾云集,熙熙攘攘。1858年 《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汉口开埠,至民国时期,商业进 一步发展,汉正街上各式作坊、商铺林立,涌现出“汪玉 霞”“老风祥”“戴春林”“叶开泰”等知名老字号,有 些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在1938年武汉沦 陷之后,汉正街的商业一定程度上受到战乱与经济管制, 但是仍未中断发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经历了 数次战乱、水火灾祸,但是汉正街的商业依旧得以存续。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正街实行公私合营,汉正街上的 个体经营被严令禁止,此后加之“文化大革命”风潮,汉 正街的个体经营几乎被取缔,商业发展陷入了低潮。但是 无论是在汉正街,还是在其他城市、农村个体经营的商品 市场并未彻底断绝。著名经济学者、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 认为,商品经济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是因为它符合人 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不可能被彻底 禁止的,在20世纪70年代初武汉便有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 土壤: 我们当时是积极推动恢复汉正街的商品经济的。我在 1971—1973年连续带三个年级的工农兵学员,到随州—— 那时候还是随县——安居镇去做教学实习,安居镇也有省 财办的工作人员在此蹲点考察,他们和我有很多的沟通和 交流。当时直接跟我沟通交流的是省财办的政治部主任, 他建议我带着学生把随县的小商品市场做一个系统的调 研。我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便带着我的学生重点调研唐县 镇。唐县镇是一个农村里小集贸市场,在湖北在全国都是 非常典型的,所以我在1972—1973年对这个小商品市场做 过一个系统的调研,并于1974年初在《湖北日报》用笔名 发表一篇文章,主题就是要积极利用小商品市场的积极作 用②,我们要正确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小商品市场的 消极作用。所以在1974年我就从理论实践的角度对小商品 市场就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这个认识就是生产决定流 通,因为在生产领域里有小商品,农民的家庭它自主生产 了很多农产品、农副产品、手工加工的产品,编制一些篮 子、筐子、帽子等,你禁止不了它的流通,它必须要找一 个通道强行地去实行交换。开始我们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首先把集贸市场、自由市场关掉,但这是关不掉的,因为 我发现最后这样的集贸市场被到处赶,街这头赶到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