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行为批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周领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领军人才,扬州大学翻译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翻译论坛》杂志执行主编和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构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困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获教育部全国第七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届)、三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9日)对其做了人物专访。
内容简介
“译者行为批评”是以译者行为为基点,以翻译批评为目标而进行的外化性、人本性和动态性的翻译理论建设。本书以应用研究为主,涵盖各个方面,可看作译者研究、行为(过程)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翻译社会学研究和总的应用翻译研究等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旨在验证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在应用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凸显理论的工具性,呈现外部研究、以人为本和互动关系的研究特征,体现为翻译内与翻译外、文本与人本以及静态与动态等三大研究路径的相互结合,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三大属性相呼应。作为评价理论,以人为本,可动态解释和解决翻译过程和翻译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实践理论,可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并间接起到改善翻译实践的作用。“译者行为批评”属于中国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研究,有助于中国翻译理论日益发展壮大。
书籍目录
总主编的话
前言
第一章 概说
1.1 译者行为批评应用研究的定性
1.2 理论和研究的称谓
1.3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1.4 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特质
1.5 研究的路径
1.6 “译者行为研究”与“译者行为批评研究(分析)”的关系
1.7 研究的视域和视角
1.8 研究和理论建设的推进
1.9 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关系
1.10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的关系
1.11 动态研究和行为研究的关系
1.12 基础理论概念和译者行为原则
1.13 学科包容关系
1.14 理论和研究的表述问题
1.15 研究的守正和创新
1.16 翻译理论中国学派的发展问题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研究背景
2.1 为什么要开展译者行为研究?
2.1.1 开展译者行为研究的缘由
2.1.2 与翻译社会研究的关系
2.1.3 与翻译理论中国学派的关系
2.2 译者行为批评与国外译学话语对比
2.2.1 引言
2.2.2 西方“译者行为”论述:内容梳理
2.2.3 “译者行为批评”与西方“译者行为”:对比阐释
2.2.4 结束语
2.3 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
2.3.1 译者行为研究创新发展概说
2.3.2 创新基础
2.3.3 创新路径
2.3.4 创新空间
2.3.5 结束语
第三章 理论系统与概念内涵
3.1 译者行为理论源流
3.1.1 引言
3.1.2 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
3.1.3 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归因
3.1.4 结束语
3.2 译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属性和理论应用
3.2.1 译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属性
3.2.2 译者行为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
第四章 研究操作性与范例
第五章 批评范式与范例
第六章 译者行为应用研究
第七章 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