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协商史话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
作者: 李红梅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
ISBN: 9787520543002

作者简介

李红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长期在全国政协机关工作。曾任联络局副局长、中国政协杂志社社长、人民政协报社社长等,现就职中国政协文史馆。著有《红日升起在东方》;合著《人民政协诞生实录》《向北方》等,其中《向北方》入选2021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1年中国好书等,发表中共党史、统一战线史、人民政协史等方面文章20余篇。

内容简介

丰泽园一锤定音 开国典礼在即,但国旗、国徽、国歌等一些重大事项尚议而未决。1949 年 9 月 25 日晚上,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协商座谈会。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名单均是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商定的。毛泽东还特意删去了几位中共党员的名字,而添加上几位党外和文化界人士。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出席了座谈会。 当天晚上 8 时,座谈会开始。毛泽东先拿着事先准备的大幅“复字32 号”五星红旗图案,开宗明义地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特点。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哪一国也有同样之斧头镰刀。英美之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特点。因此,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赋予了这幅五星红旗图案崭新的含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三十二号 陈嘉庚说:“我从东北回来就很关心国旗的问题,我完全赞同毛主席所讲的第 32 图案。” 梁思成说:“我觉得第 32 图很好,而且与军旗也不相差很大。多星代表人民大团结,红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团结。” 经过讨论,确定复字 32 号图案作为国旗方案。 当天晚上,根据马叙伦的提议,座谈会又讨论了国徽、国歌、国都等问题。 关于国徽,鉴于大家对提交的国徽图案均不满意,毛泽东说:国旗决定,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 关于国都,大家都赞成建都北平。至于名称,黄炎培提议不改为好。 毛泽东说,“还是改一个字好”,遂改名北京。 关于纪年,大家一致同意采用世界公元纪年。关于国歌,大家讨论也非常热烈。会议留下了这样一段记录: 马叙伦:我们政府就要成立,而国歌根据目前情况一下子制作不出来,是否我们可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 ×××(记录如此——笔者注):曲子是很好,但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后关头”(应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笔者注)不妥。最好词修改一下。 张奚若、梁思成:我觉得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她的完整性,我主张曲词都不修改。 徐悲鸿:该进行曲只能暂代国歌。 郭沫若:我赞成暂用她当国歌。因为她不但中国人民会唱而且外国人民也会唱,但歌词修改一下好些。 黄炎培:我觉得词不改好些。 田汉:我觉得该曲是好的,但歌词在过去它有历史意义,现在应让位给新的歌词。这词并不是聂耳写的,我们因写完了一段词就被捕,因此就用聂耳名义发表。 周恩来: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毛泽东: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 座谈会在与会者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中结束。 9 月 26 日下午,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审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国旗拟采用复字第 32 号图,并改正其说明:红色象征革命,星象征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根据国徽图案参考资料,邀请专家另行拟制;在未制定正式国歌以前,拟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代之;国都拟定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历;将会议内容报告给政协全体会议主席团。 9 月 27 日下午 3 时,马叙伦代表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审查委员会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了报告。会议上,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国歌、国旗的决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赞成的请举手。——请放下。不赞成的请举手。怀疑弃权的请举手。——有一位弃权。我们现在以绝大多数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我们现在的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结。赞成的请举手。——请放下。不赞成的请举手。怀疑弃权的请举手。——弃权的有两位。绝大多数通过以五星红旗为我们的国旗。 1949 年 9 月 29 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国歌曲谱 会议通过的五星红旗 9 月 30 日下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台上,展开着一幅巨大的五星红旗。至此,这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在《义勇军进行曲》中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