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作者: 卢建荣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4.70
折扣购买: 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ISBN: 9787505730571

作者简介

卢建荣:台湾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西雅田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著有《刘献廷》、《曹操》、《魏晋自然思想》、《北魏庸末死亡文化史》、《大唐帝国文化工程师与没有历史的人》等。

内容简介

在世界史上,传统中国一向是家族主义的重镇,一般书香门 第为子弟或子孙所作的保家训诫,口头的不计,光形诸文字的那也 是多到不胜其读。在如此多的文字家训中,《颜氏家训》不但被许 为成书开山之作,而且在质量上是压轴之作。 这本书的作者颜之推,诞生于距今1450年前的长江中游的江 陵(今湖北江陵)城,该城自从3世纪时中国陷于长期南北分裂以 来,一直是南方政权的军事中心,为仅次于首都——建业(即今江 苏南京)的第二大城。 对于颜家人而言,江陵仍是客居的异乡,他们的故乡是琅琊 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他们为何迁居南方呢?这就与当时整个 东汉民族命运绾连上了。 4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舞台发生急遽变化。北方游牧民族瓦 解了汉人的西晋政权,中国北方精华的中原地区从此沦于胡人之 手,几达三世纪之久。大规模的汉人逃难人潮,从北方各地涌向南 方。不久,继承西晋的东晋政权流亡到南方,在人心惶惶中逐渐茁 壮,吸引了更多的北方流人。带有流亡性质的东晋政权,其基础建 立在北方上层流人和南方土著大姓的合作上。颜家就是那么许多由 北方逃到南方的上层流人家族中的一个。 颜家到了颜之推,已在江南流寓了九代。而南方汉人政权, 已由东晋三易其主,历经刘宋、萧齐、萧梁。如今是梁国的开国 主——梁武帝——在位期间。 颜之推从出生到九岁,在江陵城度过了他的幼年和童年。他 七岁启蒙,九岁丧父,遂改由他大哥负责抚养和教育。 他九岁那年,举家搬到作为南方政治中心兼文化中心的建 业城,接触到儒、佛、玄三学以及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 画)。在此,他住了八年之久。 十七岁那年,他又回到江陵城。翌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 “侯景之乱”,都城建业随即沦陷,梁武帝亦死于是难。 十九岁时,他以军功起家,开始服务公职,就在湘东萧绎 麾下担任侍从秘书之类的工作。二十岁,他辅佐湘东王世子萧方 诸,外出抵御东方侯景的叛军。第二年,萧方诸兵团为侯景叛军所 败,颜之推本人被囚送建业,沿途几为人所杀。在这短短几年,颜 之推有过下级事务官吏的幕僚行政经验。 到了建业,其妻生下长子,取名思鲁,意在思念老家。一年 多后,来自西方的勤王军击溃侯景叛乱集团,颜之推才结束了他惶 惑不堪的俘虏生涯。 当时梁朝将相大臣以建业新遭战火、饱受摧残为由,一致公 决,迁都江陵。宗室萧绎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梁元帝。颜之推恰好 与他有渊源,这下好运当头了。梁元帝爱书如狂,大量收集图书秘 本,借以弥补建业焚书之失。之推为他校书两年,得以尽读中国 典籍。 之推时官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乃是皇帝侍从顾问;兼皇 帝与宰相之间的决策联络官,属中级干部,为最高政务见习官, 地位虽不高,却可与闻机密,故亦有决策经验。这时,之推才 二十三四岁,可谓少年得志。 至此,之推学识与官运均蒸蒸日上不说,办事能力亦磨砺得 相当老练。正当前途似锦之时,不料却惨遭亡国之祸,从此,他的 人生高潮不再,迎面而来的是无尽的颠沛流离。 之推二十四岁那年,北方西魏政府遣军来攻打江陵。江陵于 围城后第二十一天沦陷,梁元帝悲愤至极,尽焚图籍,随即蹈火自 尽。之推装着一脑袋的图书知识与盈胸的亡国之痛,与许多高级官 员被解往西魏都城长安。途中,之推之妻产下次子憨楚,乃深寄痛 悼立国楚地的江陵政府破灭之意。 之推二十五六岁许,这位长年生长于荆楚与吴越的南方佬, 首次来到北方渭滨的长安城——原是中华民族的故都,现在又是北 方新兴的政治、文化中心。于此,他又获一子,取名游秦,以纪念 曾经去过长安之意。 之推二十六岁那年,举家觅隙东逃,搭船假道黄河,经砥柱 时,有诗云: 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 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 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 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一股豪勇之气,直冲斗牛之间。 不久,之推全家逃抵黄河北漳水畔的邺城——齐国都城,又是 一个北方新兴政治、文化中心。之推本拟假道齐国,回返江南故 国,无如梁朝甫为陈朝所篡,遂滞留齐国。齐国文宣帝授以“奉朝 请”之官,此时活动恐以学术生涯重于仕宦生涯,之推学问乃得 大进。 之推从三十一岁至四十二岁,外调近邺城的赵州(今河北赵 县),担任功曹参军(为地方首长的人事参谋)。猜想宦居生活必 定很清闲,他才得以从事各种学术和艺术活动。 之推从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又回到邺城。这是因为之推的 才华与学识得到北齐朝廷士林领袖的重视,才得以调回中央,担 任重要职务。 之推先是担任待诏文林馆,继迁知馆事,文林馆为北齐皇帝 艺术、学术活动的大本营。他同时也兼任宰相幕僚(即司徒录事参 军)。最后调升通直散骑常侍,兼代理中书舍人——回到他二十年 前的职务,再迁黄门侍郎,等于跻身决策阶层边缘,遭遇了一场险 些殒命的政争风潮。 这以后北方齐周两国不断争战,北齐朝廷忙于调兵遣将。此 时之推的活动不详。 之推四十七岁那年,劝皇帝避难南方陈国,再徐图复国,为 胡人官僚集团所反对,遂与大伙儿陪皇帝出奔今天的山东。没多 久,齐国军事大惨败,而导致亡国。 四十八岁那年,颜之推生平第三度以俘虏身份被解往长安。 途中感极而悲,遂写下传颂千古的自传体诗文:《观我生赋》。到 了长安,北周政府授以一清闲的官职,可能得到长兄之仪(按:梁 亡后,之仪全家被俘往关中,遂服务于北周政府)的照顾。离散了 二十四年的兄弟如今重行聚首,算是离乱岁月中不幸中的大幸。 P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