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
作者简介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1768—1844),19世纪俄罗斯作家。他生于莫斯科,10岁时丧父,母亲没有受过任何教育,靠微薄的抚恤金和帮佣维持一家生计。克雷洛夫从小生活在贫困中,上不起学,14岁时就去京城谋职(税务局办事员,后来长期在彼得堡公共图书馆任职)。但他从小聪明好学,总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能弄到手的文学作品。他对文学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心中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14岁时就开始习作。他不怕挫折失败,尝试写过喜剧,古希腊神话题材的悲剧、滑稽剧,办过刊物,发表过抒情诗作、中篇小说和寓言。及至35岁时出版的第一本寓言集,才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确立了他寓言作家的地位。他在一首诗里写道:“愿望和期待,这就是人生的幸福!”克雷洛夫艰苦的人生历程和执著追求,同他的寓言一样,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其主要作品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
内容简介
鹰和鸡 雄鹰在云天上飞翔, 尽情欣赏着万里晴空的风光, 之后又在生成雷电的云层间, 缓缓盘旋。 最后从云端落下, 鸟中之王歇在一处小茅棚上。 虽说这个栖息地与鸟王的身份极不相称, 但王者都有各自的癖好: 或许想让它蓬荜生辉, 或许附近并无适合鸟王落脚的地方 ——这里既无橡树,也无花岗岩石柱。 究竟鸟王怎么想,我也无从知晓, 只知道鹰休息片刻, 又飞到另一个小茅棚上。 这一切被凤头鸡看在眼里, 它对身旁的姐妹大发议论: “凭什么鹰享受荣幸? 还不是因为它的飞行本领? 哼,说真的,只要愿意, 我也能从这个小茅棚飞到那个小茅棚上, 往后咱们可别再当傻瓜, 老夸鹰比我们高强, 它们又不比我们多几个爪子, 多几只眼睛。 你刚才也看到了, 在地面上,鹰和鸡飞得一个样!” 听罢这一派胡言,鹰不屑地开言: “你说得对,但不全面, 有时鹰确实落得比鸡还低, 但鸡永远飞不上云天!” * * * 当你评价天才时, 切勿浪费时间去列数其著作中的缺失, 而要感受其中强有力和精彩之处, 要善于分析,力求领悟并吸取其精华。 路人和狗 傍晚时分,两个朋友, 边走边交谈着事务。 突然,从一户人家的门洞里, 蹿出一只看家狗, 冲着他们汪汪叫。 随后跑出来第二只, 紧接着又钻出来第三只, 转眼间从各家院子里 聚拢了五十来只狗。 其中一人已经捡起石头, 这时,另一人对他说道: “咳,算了吧,朋友, 你休想止住狗叫, 你惹了它,别的狗会叫得更凶, 我们只管走自己的路, 狗的脾性我早已摸透。” 果然不出所料, 他们走出五十来步, 狗的吠叫就渐渐地平息, 最后一声也听不见了。 * * * 好忌妒的人,不论见着什么, 总要来一阵狂吠, 你只管走自己的路, 他们叫一阵,就会收场的。 ★世界寓言四大经典之一。 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寓言》、18世纪德国的《莱辛寓言》与,构成了世界寓言的四大经典。 ★ 本书邀请著名俄语翻译家冯加先生,由《克雷洛夫寓言全集》俄文权威版本精译,包括克雷洛夫全部寓言204篇,一本在手,助益读者读懂克雷洛夫寓言的全貌。 ★ 语言上,以自由诗体形式呈现,文字简洁生动,而且节奏自然明快,韵律和谐优美,抑扬顿挫,极富乐感,特别是对话有趣,有的可以直接作舞台剧脚本;最长的一篇《潜水者们》原文 117 行,最短的一篇《狼和牧人》才 8 行。全集 204 篇中,绝大部分是二三十行,篇幅十分短小。 ★讲故事的方式上,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克雷洛夫的寓言,像传统的寓言一样,角色多半以动物为主,其次是人、人和动物,也包括一些植物和用具,以及乌云和火之类的自然现象。 独到的艺术技巧是,克雷洛夫善于抓住事物的某一特征,巧妙构思,设置戏剧性的冲突,通过主人公个性化的独白或对白,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不失讽刺、幽默的笔调,把主人公写得生动而传神。 ★富于哲理、寓意深刻。言简意赅中蕴含着前人立身处地的经验总结和世代相传的人民智慧。 ★装帧设计上,排版做到一句一行,疏朗悦目;本白纯质纸张,保护视力;原版引进俄罗斯著名插画师 伊凡诺夫(1825) 、萨波日尼科夫(1834)专门插图16幅,图文并茂,幽默风趣;锁线装订,可以180度平摊打开,阅读舒适;红色丝绸外封,烫银工艺,精美精致,争取与内文匹配,是不下架的经典。 ★《克雷洛夫寓言》在俄罗斯家喻户晓,许多俄罗斯人是在童年就听着曾祖父母、祖父母讲述克雷洛夫寓言成长起来的;在俄罗斯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也都会学习克雷洛夫寓言。在我国已被列入中小学必读课外读物。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