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革命(聪明的管理者如何带队伍)
作者简介
刘祯,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师从陈春花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报》审稿专家。 参与过新希望集团、TCL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组织转型,著有《刘永好:领先半步》《组织行为学:互联时代的视角》,译有《品牌力:世界级品牌的管理艺术》。
内容简介
当提及组织行为学领域诸多西方学者的名字时 ,研究这门学科的人一定对他们很熟悉,但是,对 于初学者或者外行来讲,人名一多,超出三五个就 容易忘记,更大的困难是容易将人名混淆。有一个 简单的办法来帮助记忆和区分,就是给这些名人定 位,并且用最简单的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巴纳德。然而 ,巴纳德其实是一个“圈外人”。他并不是一个学 者,但却一直在做学问。他一直在企业工作,从基 层做到总经理,并把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为两本著作 :《经理人员的职能》及《组织与管理》。近一百 年来,这两本书几乎成为研究者必读和必会引用的 著作,就这样,这位“圈外人”成了组织理论的重 要奠基人,甚至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这个案 例至少可以说明一点,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 当然,这里把巴纳德抬得这么高,并且在论述 这个时期的组织行为学发展时只讲了巴纳德,恐怕 很多行家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说梅奥呢? 如果是讲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一定不能 回避梅奥这个“圈内人”。梅奥是哈佛大学的学者 ,他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找到了组织行为学的奠基理 论“人际关系学说”。所以,谁都不能忽视梅奥的 重要贡献。但是,如果在同一个时期只选择一个代 表人物的话,还是首推巴纳德,不光是用理论来源 于实践这个真理作为理由,看看巴纳德思想的核心 内容,就会更加明白其中的原因。 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除了用“圈外人”的身份来给巴纳德定位之外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还可以用“组织”这个词给 巴纳德定位。巴纳德的重要贡献在于,用最简单的 语言,精准地解释了“组织”这个词的内涵,直击 要害。他从“目标”和“合作”这两个角度说清楚 了组织的要义。 了解组织,一定得清楚第一个关键问题:组织 为什么存在,或者说为什么会有组织这个“东西” ,其意义在哪里。 很多人恰恰是因为没有对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有 明确的认识,从而陷入各种困惑。比如总希望组织 变得很大,然而组织变得很大后又发现效率不够高 ,其实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是为了建立组织而建立组 织,没弄清楚组织为什么存在。 巴纳德清楚地告诉我们,组织是因为目标而存 在。这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人们是为了完成目 标而在一起的,这就是正式组织要做的事情,或者 说,这就是组织的“正事”。我们是否有把“正事 ”忘了的习惯呢?每当我们为了赶路而忘了目标的 时候,头脑就已经不清醒了。 所以,要说清楚组织到底是来做什么的,不论 是组织还是个人,一定要始终保有强烈的目标感。 除了用目标来解释组织为什么存在之外,巴纳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