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应急协同能力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绪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 治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制度进行 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石亚军,张力,2019)。特别是改 革开放40多年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 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 署,有力推进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有序转型(廖 冲绪,张曦,2020)。然而,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时期以后,社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不同 的利益群体,劳动关系也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在主体 、性质、内容、协调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曹荣 等,2011)。总体而言,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正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工会 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联系职工群众的 桥梁和纽带,有着特定的工作领域和优势(张秋菊, 2014),理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协同治 理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 的作用。 0.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0.1.1工会社会协同能力的提出 (1)基本概念与核心问题的界定 协同治理理论是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出现“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徐嫣,宋世明,2016)的 现实困境的理论反思而提出来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层面的社会协同治理应运而生,在社会治理协同机 制的视域下,工会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成为必然。本研究 认为工会参与社会协同治理(以下简称工会治理),是 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 维权服务活动,开展自主治理(Elinor Ostrom,1992 )及其参与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协同治理(Donahue ,2004),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 达和维护职工具体利益(李学兵,李友钟,2020)的过 程及其结果状态。工会社会协同能力是指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工会各级组织开展自主治理和协同治理的能力。 同时,出于研究需要,将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群体性劳 资冲突事件、职工群体突发事件等不同概念,统一使用 “职工群体性事件”名称,并将“工会社会协同能力” 区分为常态社会协同能力和应急社会协同能力。 (2)研究背景分析 新中国成立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 ,身处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单一“刚性”的社 会管理被多元“柔性”的社会治理取代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会从国家治理参与者(吴建平, 2012)到地方、企业治理的行动主体,工会参与社会治 理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正逐步凸显,即工会如何在劳 (劳动者或工人简称劳)、资(企业简称资)、政(政 府简称政)之间确立恰当的角色和位置,主动参与劳动 关系协调和职工群体性事件治理,完善和提升日常管理 和紧急状态下的协同能力,将直接关系中国劳动关系的 和谐与社会稳定。本研究正是契合这一重大的社会背景